> 网站资讯 > 杂谈百科 > 杂谈百科
推手
文章来源:guoziqing 更新时间:2014-04-01 16:27 点击: 次
推手
编辑词条
推手是太极的一种双人徒手对抗练习手法,也称打手、揉手、擖手,与太极拳套路是体与用的关系,互相补充,相得益彰。太极推手采用“定步推手”和“活步推手”两种主要练习方式,借由两人对推的练习形式,来体会如何控制自身平衡,并破坏对手的平衡。推时务求身体放松,使自己“生根”,并利用松沈之力将对手“拔根”。后来其他一些武术派别也吸收了这一练习方式,产生了各种流派的推手。
目
录
1简介
2流派
3层级
4分类
5练习要点
6训练方法
1 简介
太极推手
太极拳推手也称太极推手、推手、打手、揉手、擖手,是太极拳一种训练方法。即双人徒手体会用力方法的一种练习。太极拳分为:拳架训练、推手训练、技击防身训练三个部分;从太极拳的组成部分严格地讲:推手是检验拳架的方法,是拳架与散打的桥梁。分为:定步推手,活步推手。定步推手注重两人双手、双脚形成阴阳形状旋转--形成一个圆,在圆的运动中演示拳架中的招式,以校正拳架;活步推手:训练肢体灵敏度,沾连黏随不丢顶。从北宋张三丰算起至今已以近千年历史,王宗岳《太极拳论》写得好清楚:推手是体会上下相随,随屈就伸,沾连黏随不丢顶。即太极拳力量方法。推手训练不是技击防身训练,技击防身才是太极拳终极目标。
太极推手推手方法主要有:“掤”,用手臂沾接、捧架对方,筑成防线;“捋”,顺势向侧方或向后牵引;“挤”,向前挤压,逼迫;“按”,向下、向前推按;“采”,向下牵引;“挒”,横向分化或进击对方;“肘”,用前臂旋转或肘关节制约、攻击对方;“靠”,以肩、背挤压。推手时,两人手臂相搭,按着一定的程序互相推挽,周而复始,俗称“打轮”。在“打轮”过程中,双方力争牵制对方,使其失去平衡,进而趁势将对方发放出去。技术高超者能使对方双脚腾空,掷跌于地,自己却安稳自若。推手双方必须保持手臂沾连不脱,在互相黏随的运转中动摇对方的重心。推手禁用腿法,也不准使用摔跤、擒拿、击打等方法。这与以踢、打、摔、拿为主的散手项目迥然不同。它是一种彼此制约、掌握平衡、刚柔相兼、别具一格的对抗运动。
太极推手有些地区流行的推手,允许用手或腿或手足兼用缠绕对方关节,但多数地区禁而不用。推手的形式很多,可以分为单推手、双推手、定步推手、活步推手、大捋推手、散推手等。其中最基本的是定步双推手,也称四正推手,练习时双方对面站立,一脚在前,脚步不动,用掤、捋、挤、按 4种方法推揉打轮。活步推手是在四正推手的基础上,两人脚步移动,一进一退,直线往返;也有的两人侧身走成圆形。大捋推手是用采、、肘、靠 4种方法按顺序打轮,因其劲力多为斜向,故又称四隅推手;其脚步移动成弧线,进者3步,退者2步,边走边转,脚步轻快。散推手是两手推挽不拘形式,不按固定程序打轮的推手方法,形式更为自由。推手的运动特点是不丢(脱离)不顶(顶撞),以静待动,以柔克刚,与打太极拳的要领是一致的。推手中的“静”不是静止,而是精神集中,仔细观察,感觉,尤其是通过身体触觉,准确判断对方力量的大小、方向、部位,以便及时做出反应,这叫做“听劲”。太极推手要求知己知人,后发先至,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急则急应,缓则缓随,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其基础全在于“听劲”技巧。推手中的“柔”也不是消极躲避、软而无力,而是要求以巧制胜,避实就虚,用小力胜大力。如对手来势凶猛,就要走化旋转,避开锋锐,将对方引进,并使其力量分散,落空,陷于被动,再集中优势出击对方,其劲力迅猛如放箭。推手中掌握这种“先化后发”、“以柔克刚”的技巧,称为“懂劲”。
太极推手经常练习太极推手,可以锻炼人体反应能力,提高身体灵敏、速度、力量、柔韧等素质。推手与太极拳配合练习,更可以收到相辅相成、均衡发展的功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太极推手与太极拳一样得到广泛流传。由于它简便易行,饶有趣味,对抗而无伤害,所以在开展太极拳的地方,大都有人练习太极推手。
太极拳推手是太极拳对练形式。以双人锻炼为主。运用太极拳的劲力、技法,遵循太极拳的原则如“以静制动” “以柔克刚”进行的运动。在起过程中综合运用太极拳的各种身法、步法和招式,是太极拳体系中训练技击能力和劲力感悟性的重要手段。传统太极拳推手经常在师生之间和学员之间进行。现代武术比赛中设立了太极推手项目,分级别进行,并对场地、服装、参赛年龄、局数等作出了相应的规定。
2 流派
推手流派与风格: 开展较为广泛的太极拳推手大致为三大流派,其风格特点各异。
一、是陈式太极拳推手,主要有管脚、拿关节;
二、是杨式太极拳推手,主要是棚劲大,以发劲为主;
三、是吴式太极拳推手,主要是柔化为主。
张三丰四、武当赵堡和式太极拳推手,武当赵堡和式太极拳推手是继承太极拳道推手最全面的一种推手。从北宋张三丰传承至今以近千年历史,1988年出版的《东方修道文库·太极道诀》已经证实是最古老的、传承最完善的推手。讲究阴阳变化,以推手检验拳架正确与否;强调推手是一种训练方法,是连接拳架与散打的桥梁。从推手训练中体会到:道家“无为”思想的实质精神,从推手中可以体会到修道不分先后,只要方法得当——经过三层九级制训练都可以达到“应物自然,防身的目的。”如果你有兴趣就可达到王宗岳《太极拳论》的“耄耋御众之形”。由于武当赵堡和式太极拳传承中有十不传:心险好斗、不忠不孝等,所以知道的人很少。为了提高大家对推手的认识,特公布于世:太极拳推手训练--三层九级制训练方法。推手训练分三种形式体现:定步推手——招熟,活步推手——懂劲,散推手——神明。经散推手训练后很容易进入散打阶段。散打,是另外一种训练方法:也分三层九级制(见“玄机真人”郑琛《太极拳道诠释》一书)。王宗岳《太极拳论》只是针对推手训练的重要性进行了描述。推手只是从手开始训练,“推”是本能,训练中要“推”而“不推”,利用搭手看肘的圆的运动体会力度大小、方向,体会拳架中的招式在圆的运动中使用的时机以检验拳架训练的正确与错误,再体会全身的感应程度以修炼全身敏感性。
3 层级
太极拳推手练习
太极拳推手练习(3)
第一层:着熟
1、原始推手;
2、掌握用着;
3、着法纯熟。
第二层:懂劲
1、重粘缠人;
2、轻粘从人;
3、空粘由己。
第三层:神明
1、发劲圆整;
2、泄劲发放;
3、沾衣即跌。
4 分类
太极拳推手从运动形式上可分为定步推手和活步推手两种,目前创编的太极拳推手对练套路,将这两种形式有机融合,其运动形式表现为静中有动,动中有静。而其基本功是训练棚、捋、挤、按的四正推手和训练采、挒、肘、靠的四隅推手。
太极推手对练套路是吸取了各流派推手的精华而创编的,它具有传统性、科学性、健身性、技击性、观赏性、娱乐性,因而易于普及。
5 练习要点
太极推手推手又名揉手,为避免“推手”使人产生猛推硬搡的误解,故用“揉手”之称谓。在练习太极拳的基础上练习推手,再以练揉手获得的功夫去提高拳架的水平。这两者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
有些人对推手没有正确的理解,认为推手是为了一争高下,因而在练习时,拳友之间容易产生误会和摩擦,甚至伤害身体。这种偏差是由于缺少教养或在推手时违反武德而掺杂了非太极拳拆手、拆式以及反关节擒拿的招数,使推手形成了较力的缘故。杨式太极拳的推手不许有抓、握、撕、抱、拿反关节等动作。要求体现沾、连、粘、随的运动特点。
揉手的目的是为了校正练习者对拳术理论不正确的理解,发现并纠正学习拳架时的不正确的练法,以及不正确的推手方法,避免出现偏差和走入歧途。要使推手能够正确的发展,应当注意下面三点:
一 学习推手不须明了太极推手的含义和内容,不能掺杂外家拳对打的手法,要虚心向前辈及取得进展的同辈或后辈请教,反复练习。切忌从拳谱中摘去与自己想法相近的几句话,一意孤行的下工夫傻练,这样做必出偏差。轻则功夫不能的到正确的发展,重则会损害身体健康。
二 推手是拳架的应用,拳架是推手的基础。在拳架中的一招一式都是养生和技击之法。推手的奥妙不仅仅是在于技击方面,其中包含着养生之道。
三 练习推手是为了“懂劲”、为了真正的太极功夫。而不是为了争强好胜。推手时要找到对方的破绽后乘机发劲,使对方心服口服。做到这一点才能使对方不产生反感,有利于互相切磋、共同提高。
6 训练方法
太极推手 太极推手
●绷劲
(这里是广义的绷,不是狭义中的绷、挤、按中的绷)由太极拳架挤推手中训练出来的,周身都有的,由内向外成放射状的扩张力,当身体任何部位受外力压迫时,都表现出既不丢也不顶、与之完全平衡的力叫绷劲。意思是说与人交手时,当自身某部位受到对方柔劲攻击时,自己的反作用力始终与对方保持平衡。其动作平衡精度要达到阋挥鸩荒芗印±,加一羽为顶,减一羽为丢。
●听劲
通过练太极拳架及推手培养出来的周身感觉。一般情况下绷劲越好,听劲的灵敏度就越高,听劲好的选手,一接触对方就能预知对方的意图,这叫“入骨三分”也叫”人不知罚,独知人”。所以在推手比赛中,听劲好的选手,处处势势总走在对手前面,甚至能调动对方以求主动,总处于优势地位。提高听劲的方法有:
1.多练太极拳架。走架时全身放松以外意要注于神,神要覆盖全身,观注全身各处细微的动静,这样经久练习全身触觉自然发达。。
2.多与各种类型的选手推手,来丰富自己的听劲经验。特别要与那些体重轻、技术好、反应灵活的运动员推,不比劲力,专注于对手的劲路变化,来提高充实自己的听劲能力。
3.多闭上眼睛与人推手,完全依赖接触部位的触觉来探听对方的消息。此种练法能使自己专注于推手,神不外泄,此法提高听劲能力很快。以上三法经久揣摩,自然经验丰富,听劲高超。
●刚劲
在太极举中的特别定义应该是:由太极拳及推手中训练出来的,由丹田为动力源发放出来的,一种刚猝迅猛的螺旋惊弹力。瞬间的爆发力称为刚劲。在推手中它是最具摧毁力的
1.要换劲,先辈一再教导们,要舍得把自身皆有的僵力除掉。换取先天性的自然劲,旧力不除,新劲难生。方法是行拳走架中要求身肢放长且身心宽松。要放松,促使血液回圈流畅,使身体各部获得充分的休息外,还能使身体各部获得充足的营养及能量。自己感觉是以腰为主宰,周身皆处于一种松散状态的原子群,甚至连身体周围都弥漫着这种物质即能量。实际上,身肢放长、放松的太极拳运动是一种储蓄能量的运动。人体通过长期宽舒松沈的,以腰为轴的旋转运动,就能获得大量能量储蓄。使自己感觉浑身中正圆满,周身的皮肤好象增厚发麻,好象所有的细胞都在旋转,有种好触斗的感觉。刚劲见是位所有这些松散物质能量都积聚在丹田里,在一瞬间陡射出来.这就是太极拳练出来的刚劲。是柔极生刚的道理。当年杨澄甫的刚劲:动之之激,发之之聚,未见其动,腾空而跌,独步一时。堪称神力,一直令后辈人激动而神往。
2.喂劲训练;就是组织多个陪练员。进行单操联系,陪练员有意识地喂劲。让你尝试刚劲的感觉,最好是先由教练示范给你看看,然后再练习刚劲。
例1、训练丹田左右的横旋劲:先右脚前左脚后斜站、陪练员有意用过头劲直柔劲推两腋下.先棚住来劲,右手扶对方左臂内上恻左手扶其右臂外侧待陪联员顶劲过头,重心上移时,丹田横向鼓荡,腰催肩,肩摧肘,肘催腕,行于手指,陡然横向右后施发刚劲,陪练员切时翻面腾空倒地,这样左右进行百多次的长期训练并逐步增动其难度,你丹田里的左右旋发刚劲就逐渐生长起来井日见强大。例2、训练丹田走外刚劲:陪练员喂直扑刚劲时僵直地站横裆步于,右脚向前站其中堂;左脚斜横在后,双手均搭其前胸先蓄丹田之劲,待对方僵直顶住时,丹田向前鼓荡下闭,此时背、臂、手不能用力,只能充当良好的传导体,将丹田里的刚劲传导到对方身上,同时双手陶微往下一坐,猝然扑发过去,陪练员仰面问天.腾空倒地。以上两势可左右交替反复千百次的长期训练。
例3、对抗训练刚劲:对抗训练刚劲是把自己单练及陪练中获得的刚劲,波在时间中进行检验并优化提高,为了利于提高自己在推手中刚劲的抖放能力,分为如下步骤进行;首先多与比自己水平低、体重轻的征手推,这样容易用刚劲把对手放倒并于净利落,以此来提高推手兴趣,激发训练热情。
待第一阶段综出后,纪升为与自己体重相近,水平相当的选手推,寻机发放自己的刚劲,待到发放自如得心应手时,再提升到比自己体重大、水平高的选手推,由输到平,到赢,直至能随心所欲地将对手用刚劲放倒敌,那你的刚劲就练得相当好了。
●柔劲
由太极拳及谁手训练出来的一种松柔的进攻性作用力。柔劲的作用主要有两点:一是用松柔的长劲逼迫对方后退出圈而取胜。二是用松柔长劲逼迫对方反抗,而产生过头的顶劲;使其全身僵硬紧张成为一个整体.为刚劲发放创造良好的时机、拳谱云:”见虚不发,见实发”,这里的实是指用力顶扰而成为僵硬的整体的意思,这里给刚劲的发放时机走出了标准及原则。反之若对手全身空虚松柔,发放刚劲对它是不起任何作用的。
柔劲的训练方法:
1.行拳定架中”运劲如抽丝”,”运动如缠丝”,”不得有短续处”即指对柔劲的训练。认为在行拳走架中.运劲如漏痕,滚动前进遇上障碍统道前进的运动方法更为贴切形象,易于理解.这就是获取柔劲的基本方法。
2.在对抗推手运动中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柔劲,就是在推手对抗训练中,多用松柔的长劲不定向地逼对方,如漏痕般避其锋芒,专门找寻对方弱点,不定向地逼迫对方,时间越长越好。拳谱中形容柔劲”如长江之水滔滔不绝”,就是说柔劲要做到连绵不断。对抗谁手训练,是获取最具威胁力的柔劲的最好方法。
●化劲
太极拳是利用圆的转动,能分散来劲的原田.在推手中应用定孤线的方法将对手凶猛的刚劲吞化掉或是将刁钻的柔劲滚化掉的方戏称为此劲。
化劲主要有两种:1.凸弧滚化(外圆化,也叫化柔劲)。2.凹弧化(内圆化,也叫化刚劲)。
1.凸弧滚化:是利用圆的外缘滚动化解柔劲的主要方法。
例1、平圆滚动化:推手时,对方用柔劲来推前胸。首先用 闳巳嵛腋盏恼场±捆住来劲,以”彼不动,已不动,彼微动,已先动”为原则,若对方增大其柔劲想推动时,的棚劲除保持动平衡的同时,且横向向前滚动,就在横向向前滚动的一刹那间,就把对方的直劲给分解掉了。
例2、立圆滚动化:谁手时,对方的双手用柔劲来推右肩时,先绷往来劲,这时用横向滚动是化不开其劲的,因为两边都被其双手掌封住了,这时只能用立向滚动来滚开来劲。方法是以腰为轴.肩向后微转,同时膝向前挤进,这时对方双手就象推在了以腰为轴,肩和膝为车轮外圆的车轮上,你不推它它不转,你用力一推它就转动,你的劲就给化解掉了。
以上两例是比较直观的,实际上滚化来劲是万向的。任何方向都能化解来劲。,北京密集架区别化劲的高低。只用其圆圈的大小来定,大则低,小则高,小至成圆点者为妙手。
2,凹弧吞化:是破坏刚劲的主要方法。主且是利用凹弧是退让的弧线,又利用了刚劲虽整猝,但其劲短促的缺陷,刚好松柔走凹弧使短促刚劲找不到着力点,而落空的现象化解刚劲称为凹弧吞化。
例:推手时,对方双掌聚力用虎扑向前胸猛扑过来.放松随刚劲头微含胸退让.避其锋芒,走个凹弧圈,前胸仍转回原处。此为”人刚柔谓之走”的凹弧容化刚劲的方法。自身任何部位,遇上任何迅猛的刚劲用此凹弧存化的方法都是特效的.但必须时机掌握好,要恰到好处。北京羊毛地毯一般化刚劲的凹弧度越小功夫通高,小至成圆点为妙手。
相关文章
- 2014-09-27南乡大堂音乐
- 2014-09-27吸血鬼疗法
- 2014-09-27股神经卡压综合征
- 2014-09-27纵隔畸胎瘤
- 2014-09-27主动脉缩窄修复术
- 2014-09-27现代风险导向审计
- 2014-09-27旅游购物
- 2014-09-27达斯坦
- 2014-09-27西安美伦酒店
- 2014-09-27黄河水量调度条例
- 2014-09-27重金属中毒性肾病
- 2014-09-27巴洛克艺术
- 2014-09-26乡村防卫教堂
- 2014-09-26燃气-蒸汽联合循环
- 2014-09-26保贤法师
- 2014-09-26胰岛功能性β细胞瘤
- 2014-09-26邵元节
- 2014-09-26大鳍鱼
- 2014-09-26头孢氯氨苄
- 2014-09-26周亚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