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资讯 > 杂谈百科 > 杂谈百科
一叶兰
文章来源:guoziqing 更新时间:2014-03-22 10:12 点击: 次
一叶兰
编辑词条
一叶兰(学名:Aspidistra elatior Blume,英文名:Common Aspidistra),兰科(Liliaceae)观花植物,是多年生常绿宿根性草本,根状茎近圆柱形,具节和鳞片。叶单生,矩圆状披针形、披针形至近椭圆形,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多少皱波状,两面绿色,有时稍具黄白色斑点或条纹;会开花,台湾已育出数种不同花色。主要分布于中国南方各省区以及海南岛、台湾岛等地。具有活血散瘀,补虚止咳等作用。
中文学名 一叶兰
别称 蜘蛛抱蛋、大叶万年青、竹叶盘、九龙盘、竹节伸筋
界 植物界
纲 单子叶植物纲
科 百合科
分布区域 中国南方各省区、中国海南岛、台湾等
药用价值 活血散瘀,补虚止咳
拉丁学名 Aspidistra Elatior Blume
二名法 Aspidistra Elatior
门 被子植物门
目 百合目
属 蜘蛛抱蛋属
种 一叶兰
英文名称 Common Sapidistra
目
录
1形态特征
2生长习性
3地理分布
4品种分类
5栽培技术
种植要领
养护方法
病虫防治
6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观赏价值
生态价值
1 形态特征
一叶兰
一叶兰(3)
多年生常绿草本。根状茎近圆柱形,直径5~10毫米,具节和鳞片。叶单生,彼此相距1~3厘米, 矩圆状披针形、披针形至近椭圆形,长22~46厘米,宽8~11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多少皱波状,两面绿色,有时稍具黄白色斑点或条纹;叶柄明显,粗壮,长5~35厘米。总花梗长0.5~2厘米;苞片3~4枚,其中2枚位于花的基部,宽卵形,长7~10毫米,宽约9毫米,淡绿色,有时有紫色细点;花被钟状,长12~18毫米,直径10~15毫米,外面带紫色或暗紫色,内面下部淡紫色或深紫色,上部6~8裂;花被筒长10~12毫米.裂片近三角形,向宽3.5~4毫米,先端钝,边缘和内侧的上部淡绿色,内面具条特别肥厚的肉质脊状隆起,中间的2条细而长,两侧的2条粗而短,中部高达1.5毫米,紫红色;雄蕊6~8枚,生于花被筒近基部,低于柱头;花丝短,花药椭圆形,长约2毫米;雌蕊高约8毫米,子房几不膨大;花柱无关节;柱头盾状膨大,圆形,直径10~13毫米,紫红色,上面具3~4深裂,裂缝两边多少向上凸出,中心部分微凸,裂片先端微凹,边缘常向上反卷。
2 生长习性
性喜温暖湿润、半阴环境、较耐寒、极耐阴。生长适温为10~25℃,而 能够生长温度范围为7~30℃,越冬温度为0~3℃。 一叶兰
3 地理分布
原产中国南方各省区,现中国各地均有栽培,利用较为广泛。 一叶兰
4 品种分类
斑叶,别名洒金蜘蛛抱蛋、斑叶蜘蛛抱蛋、星点蜘蛛抱蛋。为一叶兰的栽培品种。绿色叶面上有乳白色或浅黄色斑点。
金线,别名金纹蜘蛛抱蛋、白纹蜘蛛抱蛋。为一叶兰的栽培品种。绿色叶面上有淡黄色纵向线条纹。
5 栽培技术
种植要领
一叶兰一叶兰主要用分株繁殖。可在春季气温回升,新芽尚未萌发之前,良乡搬家公司结合换盆进行分株。将地下根茎连同叶片分切为数丛,使每丛带3~5片叶,然后分别上盆种植,置于半阴环境下养护。
一叶兰对土壤要求不严,耐瘠薄、但以疏松、肥沃的微酸性砂质壤土为好。盆栽时可用腐叶土、泥炭土和园土等量混合作为 基质。生长季要充分浇水,保持盆土经常保持湿润,并经常向叶面喷水增湿,以利萌芽抽长新叶;秋末后可适当减少浇水量。春夏季生长旺盛期每月施液肥1~2次,以保证叶片清秀明亮。可以常年在明亮的室内栽培,但无论在室内或室外,都不能放在直射阳光下;短时间的阳光暴晒也可能造成叶片灼伤,降低观赏价值。一叶兰极耐阴,即使在阴暗室内也可观赏数月之久,但长期过于阴暗不利于新叶的萌发和生长,所以如摆放在阴暗室内,最好每隔一段时间,将其移到有明亮光线的地方养护一段时间,以 利生长与观赏。尤其在新叶萌发至新叶生长成熟这段时间不能放 在过于阴暗处。
养护方法
一叶兰一叶兰适应性强,生长较快,每隔1~2年应进行一次换盆。多用壤土、腐叶土和河沙等量混合的培养土。换盆时施入少量碎骨片或饼肥末作基肥,栽植后浇透水放于阴凉处培养。生长期间应充分浇水,并经常往叶面上喷水,以保持较高的空气湿度。每月可施l~2次稀薄液肥,以促使萌发新叶和健壮生长。斑叶品种应施以轻肥,如肥分太足,叶面斑点容易消失。夏季应避免阳光直射,但需注意通风,并及时清除黄叶。在新叶萌发至新叶正在生长阶段,不能放在室内阴暗处,否则新叶长得细长瘦弱,影响观赏。北方地区冬季应移入室内,减少浇水并停止施肥,若此时盆土过湿易引起烂根。
病虫防治
炭疽病
(1)症状特征:一叶兰叶上病斑多发生在叶缘或叶面。病斑近圆形,灰白色至灰褐色,外缘呈黄褐色或红褐色,后期出现轮状排列的黑色小粒点。除叶片外,叶柄和茎也染病,产生长条形病斑。病菌在土壤中或病叶组织上越冬。借气流或淋水传播,进行初侵染及再侵染。南方每年有2~3个发病高峰,北方则只有1次发病高峰。连续降雨、降雨量大,发病重。
(2)防治方法
①发现病叶及时剪除烧毁,减少侵染源。
②雨季来临前,喷施50%施百克或施保功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25%炭特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10天1次,防治3~4次。
③必要时喷施0.5%磷酸二氢钾或双效微肥300倍液,有利于增强抗病性。
灰霉病
(1)症状特征:常发生于叶缘。从叶缘开始出现水渍状病斑,湿度大时病斑扩展很快,聚合物防水防腐砂浆致叶缘形成不规则形枯萎,一般见不到灰色霉层。但连续阴雨后,湿度大,持续时间长,可长出稀疏的灰霉。灰霉病菌以菌丝在病残体中营腐生活,不断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菌核的存活期较长,遇有适合条件即长出菌丝,直接侵入或借雨水溅射或随病残体、水流、农具等传播。在高湿和20℃左右温度条件下易使病害流行。
(2)防治方法
①精心养护。选择湿润、排水良好的半阴环境栽植。一叶兰属耐阴植物,光线不宜过强,否则会造成叶片黄化或染病。灌水过多,尤其是冬季,会导致根部腐烂,也会发生叶片黄化。
②如发现零星病株可喷施65%甲霉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③在棚室内养护的一叶兰,可采取提高棚室夜温,白天增加通风时间,降低棚内湿度和结雾持续时间,从而达到控病的目的。
叶斑病
一叶兰叶斑病在自然分布区和引种区常有发生,主要危害叶片,降低观赏价值。受害叶面初生水渍状小型坏死斑,后逐渐扩展为直径2~3mm的褐色病斑,周围有黄色晕圈。病原为真菌,枝顶孢霉。病原菌以菌丝体在病叶或落地病残体越冬,春夏秋三季都可发病。北方温室或有暖气的居室内冬季可见病斑扩展。
(1)症状特征:也称黑斑病、褐斑病等。首先叶片中间出现黑色斑点,然后叶色变黄脱落。发生原因多系环境闷热、不通风和潮湿所造成。
2)防治方法
(注意改善环境条件,在初发病时可摘除被害 叶片,并将其烧毁。可喷施1%波尔多液予以防治,每隔7天喷施1次,全生长期共喷施4—5次,或用50%多菌灵1000倍液喷洒防治。
介壳虫
在若虫盛期喷药。因此时大多数若虫多孵化不久,体表尚未分泌蜡质,介壳更未形成,用药容易杀死。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2—3次。可用40%氧化乐果1000倍液,或50%马拉硫磷1500倍液,或255亚胺硫磷1000倍液,或50%敌敌畏1000倍液,或2.5%溴氰菊脂3000倍液,喷雾。
6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性味】甘,温。
【功能主治】活血散瘀。用于跌打损伤,风湿筋骨痛,腰痛,肺虚咳嗽,咯血。
【用法用量】 0.5~1两。
【附方】
一叶兰1、治跌打损伤;九龙盘煎水服,可止痛;捣烂后包伤处,能接骨。(《贵州民间药物》)
2、治筋骨痛:蜘蛛抱蛋三至五钱。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3、治经闭腹痛:蜘蛛抱蛋三至五钱。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4、治风火头痛,牙痛:鲜蜘蛛抱蛋全草一至二两。煎服。
5、治肺热咳嗽:鲜蜘蛛抱蛋一两,水煎,调冰糖服。
6、治伤暑发热身痛,昏睡,喜呕,腹痛(俗名斑痧):鲜蜘蛛抱蛋一两。水煎服。(⑤方以下出《福建中草药》)
7、治疟疾:九龙盘研末,大人一钱,小儿五分,于发疟前三小时用开水吞服。(《贵州民间药物》)
8、治砂淋:蜘蛛抱蛋、大通草、木通,煎水服。(《湖南药物志》)
观赏价值
一叶兰叶形挺拔整齐;叶色浓绿光亮、它长势强健、适应性强、极耐阴、是室内绿化装饰的优良喜阴观叶植物。它适于家庭及办公室布置摆放。可单独观赏;也可以和其它观花植物配合布置,它还是现代插花的配叶材料。
生态价值
在10平方米左右的房间内,可消灭70%的苯、50%的甲醛和24%的三氯乙烯。由于新装修的房子甲醛等有害气体一直不断的持续释放,因此环保专家建议,装修后保持多通风,养几盆绿色植物,同时再使用,空置三到六个月后基本可达到入住标准。
相关文章
- 2014-09-27南乡大堂音乐
- 2014-09-27吸血鬼疗法
- 2014-09-27股神经卡压综合征
- 2014-09-27纵隔畸胎瘤
- 2014-09-27主动脉缩窄修复术
- 2014-09-27现代风险导向审计
- 2014-09-27旅游购物
- 2014-09-27达斯坦
- 2014-09-27西安美伦酒店
- 2014-09-27黄河水量调度条例
- 2014-09-27重金属中毒性肾病
- 2014-09-27巴洛克艺术
- 2014-09-26乡村防卫教堂
- 2014-09-26燃气-蒸汽联合循环
- 2014-09-26保贤法师
- 2014-09-26胰岛功能性β细胞瘤
- 2014-09-26邵元节
- 2014-09-26大鳍鱼
- 2014-09-26头孢氯氨苄
- 2014-09-26周亚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