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资讯 > 杂谈百科 > 杂谈百科
药疹
文章来源:guoziqing 更新时间:2014-07-04 17:23 点击: 次
药疹
编辑词条
药疹又称药物性皮炎,是药物通过口服、外用和注射等途径进入人体而引起的皮肤黏膜炎症的反应。几乎所有的药物都有可能引起皮炎,但最常见的有碘胺类药、解热镇痛药、安眠药类以及青霉素、链霉素等。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非常复杂,大致可以分为:药物过量,不耐受,特发性,副作用,继发作用和过敏反应等。药疹是过敏反应的最常见类型。
一般来说,药疹多在治疗开始后7~10天经过致敏而出现。但如果以前曾接北京中央空调改造受过同样药物或同类结构的药物治疗,则可于数小时或1~2天内迅速出现。常见的药疹皮肤表现主要有以下的类型。
1.发疹性药疹
是药疹中最常见的一种,约占所有药疹的95%。临床表现为弥漫性鲜红色斑或半米粒大至豆大红色去毛刺机斑丘疹,密集对称分布,形态如麻疹样或猩红热样,发病突然,常伴有畏寒、高热(39~40℃±)头痛,全身不适等,半数以上病例在停药后2周完全消退。如未及时停药,可能发展成剥脱性皮炎,则预后不良。
2.荨麻疹样药疹
是常见药疹之一,其发病机制可以是I、III型变态反应。皮疹特点为发生大小不等的风团北京模具加工,这种风团性皮疹较一般荨麻疹色泽红、持续时间长,自觉瘙痒,可伴有刺痛、触痛。荨麻疹可作为惟一的症状出现,也可以血清病样综合征、过敏性休克的一个症状。一般致敏病人表现为用药后数小时,皮肤才开始发生风团性皮疹并有瘙痒,但少数病人在注射青霉素、血清蛋白等药物后数分钟内即出现头晕、心烦、全身泛发大片红色风团、瘙痒与血压降低。
3.剥脱性皮炎
常常由于对一般的药疹病人未及时停止致敏药物和适当处理,致使病情发展,皮疹融合而成为剥脱性皮炎,或病情一开始就是突然发病。皮损表现为全身皮肤鲜红肿胀,伴有渗液、结痂,继之大片叶状鳞屑脱落,渗液有臭味。黏膜可有充血、水肿、糜烂等。此类皮损如系初次发病,潜伏期一般在20天以上。可一开始就泛发全身,或在上述麻疹或猩红热样皮损的基础上发生。病程长达一个月以上,是药疹中的严重类型,常伴有全身症状,如恶寒、发热、呕吐、恶心,有的可伴有淋巴结肿大、蛋白尿、肝大、黄疸等全身症状。
相关文章
- 2014-09-27南乡大堂音乐
- 2014-09-27吸血鬼疗法
- 2014-09-27股神经卡压综合征
- 2014-09-27纵隔畸胎瘤
- 2014-09-27主动脉缩窄修复术
- 2014-09-27现代风险导向审计
- 2014-09-27旅游购物
- 2014-09-27达斯坦
- 2014-09-27西安美伦酒店
- 2014-09-27黄河水量调度条例
- 2014-09-27重金属中毒性肾病
- 2014-09-27巴洛克艺术
- 2014-09-26乡村防卫教堂
- 2014-09-26燃气-蒸汽联合循环
- 2014-09-26保贤法师
- 2014-09-26胰岛功能性β细胞瘤
- 2014-09-26邵元节
- 2014-09-26大鳍鱼
- 2014-09-26头孢氯氨苄
- 2014-09-26周亚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