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资讯 > 杂谈百科 > 杂谈百科
名片
文章来源:guoziqing 更新时间:2014-05-12 10:57 点击: 次
名片
编辑词条
名片,又称卡片(粤语写作咭片),中国古代称名刺,是标示姓名及其所属组织、公司单位和联系方法的纸片。名片是新朋友互相认识、自我介绍的最快有效的方法。交换名片是商业交往的第一个标准官式动作,也是向对方推销介绍自己的一种方式。
目
录
1词语概念
基本信息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2基本含义
3名片要素
4尺寸规范
稿件部分
内容部分
颜色部分
绘图部分
其它部分
5分类标准
按用途
按材料分
按色彩分
按表面分
6制作过程
印刷方式
印刷选择
名片内容
名片设计
名片印刷
后期加工
7交换名片
8使用指南
9特殊礼仪
10数字名片
手机名片
U盘名片
二维条码
数字ID
11设计理念
文字设计
设计表现
色彩设计
饰框底纹
色块设计
12使用设备
13使用礼仪
14名片载体
15常见种类
局部UV
局部烫金
名片击凸
圆角名片
打孔名片
折叠名片
多边名片
压凹名片
侧面擦色滚边名片
二维码
1 词语概念
基本信息
词目:名片
拼音:míngpiàn
英语:Businesscard
基本解释
[Visitingcard,Callingcard]谒见、拜访或访问时用的小卡片,上面印有个人的姓名、地址、职务、电话号码、邮箱等。[1]
也是向对方推销介绍自己的一种方式。
引证解释
拜访人或与人联系时所用的长方形硬纸片,上面有自己的电话、姓名、职务、住址等。
清俞樾《茶香室续钞·古人书疏皆题后以答》:“按此则知今人所用名片,始明季也。”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第四回:“我今日偶然忘记了带名片,见谅见谅。”王西彦在《古城的忧郁·灾祸》写到:“他走得很匆忙,一听见你不在家就打回头,连名片也没有留。”[2]
2 基本含义
名片[3]起源于交往,而且是文明时代的交往,因为名片离不开文字。原始社会没有名片,那时人烟稀少,环境险恶,人们生存艰难,交往很少;文字还没有正式形成,早期的结绳记事也只存在于同一部落内部,部落与其他部落没有往来。到了奴隶社会,尽管出现了简单的文字,也没有出现名片。奴隶社会经济还不发达,绝大部分人都固着在土地上,奴隶没有受教育的权利;少量世袭奴隶主,形成小的统治群体,由于统治小圈子长期变化不大,再加上识字不太普遍,也没有形成名片的条件。
名片最早出现,始于封建社会。战国时代中国开始形成中央集权统治的国家,随铁器等先进生产工具使用,经济也得到发展,从而带动文化发展,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与其它流派形成百家争鸣景象。各国都致力于扩大疆土,扶持并传播该国文化,战争中出现大量新兴贵族。特别是秦始皇统一后的中国,开始了伟大的改革:统一全国文字,分封了诸侯王。咸阳成了全国的中心,各路诸侯王每隔一定时间就要进京述职,诸侯王为了拉近与朝廷当权者的关系,经常的联络感情也在所难免,于是开始出现了名片的早期名称“谒”,所谓“谒”就是拜访者把名字和其它介绍文字写在竹片或木片上(当时纸张还没发明),作为给被拜访者的见面介绍文书,也就是现在的名片。
名片,见于西汉史籍时称为“谒”。《释名·释书契》载:“谒,诣告也。书其姓名于上以告所至诣者也。”东汉时,谒又叫名刺,据《后汉书》载,祢衡曾身怀名刺求见于人。在挖掘的汉墓中发现,这种谒或名刺,系木简,长22.5厘米,宽7厘米。上有执名刺者名字,还有籍贯,与今名片大抵相似。
至唐代,木简名刺改为名纸。唐代长安新科进士以红笺名纸互换,以便交流。晚唐又唤作门状、门启,都是自报家门的一种联络方式。宋代的名纸还留有主人的手迹,据南宋张世南在《游宦纪闻》中记述,他藏有黄庭坚书写的名纸,而秦观送他的名纸,类似今天的贺年片。北京故宫博物院还藏有北宋书法家蔡襄的《门屏帖》,据陆游在《老学庵笔记》考证,类似“名刺”。
元代易名刺为“拜帖”,明清时又称“名帖”、“片子”。内容也有改进,除自报姓名、籍贯,还书写了官职。清代《竹枝词》有诗为证:“是新拜帖都兴小,三寸来长二寸宽”,“红笺二寸书名姓,曾许怀间半刺通”。从诗中所知,清代的名帖很小,而且还是梅红纸。经考证,清代人的名帖已经不同于唐人手写,而是写好楷书,镌好木戳,印在梅红纸上。后来又出现了白纸名帖(详见徐珂的《清稗类钞·风俗类》)。
“名帖”与今天的名片的格式几乎相同,而女子的名片,已婚者还加上了夫家姓氏。其大小尺寸也有常式:阔二寸,长三寸。为文人交流、拜访之用,通常主人拜访朋友,让仆人或书童将名帖交对方门公,门公再呈于自家主人。苏州长篇弹词《描金凤》中有一段,写苏州人钱知节因降雨有功,去北京拜访宰相,门公要他交500两银子才肯通报,据王定保《唐摭言》载,这在唐朝已成风习,唐人刘鲁风递了名刺,也被典谒所阻。而在《绿野仙踪》一书中,有考生投帖求见,主人于冰不想见,便让门公说自己不在家,可见名帖在当时已很流行。
唐宋文人出外拜客,还喜带个拜匣,拜匣中有笔墨,可当场手书。清代印制了名帖,手书名帖少了,除非主人是大书法家,有意露一手。拜匣亦为文物,清末民初的拜匣制作得十分精致,匣盒系木制或漆器,上绘山水人物图,今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拜匣典雅精美,欣赏价值颇高。
到了明代,统治者沿袭了唐宋的科举制度,并使之平民化,读书便成了
清朝才正式有“名片”称呼。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终结,由于西方的不断入侵,与外界交往增加了,和国外的通商也加快了名片普及。清朝的名片,开始向小型化发展,特别是在官场,官小使用较大的名片以示谦恭,官大使用较小的名片以示地位。
有时候,名人的名片会被人利用。清道光年间,浙江鄞县举人徐时栋参加当地官员的宴会,得知有人曾用他的名片前往官署徇私说情,幸被识破。另一些乡绅名人的名片,也大抵如此。原因就是这些人在过年时四处散发名片,名片大量外流的缘故(《烟屿楼笔记·卷五》)。到后来,许多名人都在名片背面注明“不作他用”字样,以免被狡诈之徒所利用。
3 名片要素
1、属于造形的构成要素有:
插图(象微性或装饰性的图案)
标志(图案或文字造形的标志)
商品名(商品的标准字体,又叫合成文字或商标文字)
饰框、底纹(美化版面、衬托主题)
2、属于文字的构成要素有:
公司名(包括公司中英文全名与营业项目)
标语(表现企业风格的完整短句)
人名(中英文职称、姓名)
联络资料(中英文地址、电话、行动电话、呼叫器、传真号码)
3、其它相关要素:
色彩(色相、明度、彩度的搭配)
编排(文字、图案的整体排列)
4 尺寸规范
稿件部分
1.名片标准尺寸:90mmX54mm90mmX50mm90mmX45mm。
但是加上出血上下左右各2mm,所以制作尺寸必须设定为:
94x58mm94mmX54mm94mmX49mm。另外:
横版:90*55mm<方角>85*54mm<圆角>
竖版:50*90mm<方角>54*85mm<圆角>
方版:90*90mm90*95mm
2.如果您的成品尺寸超出一张名片的大小,发电机组价格请注明您要的正确尺寸,上下左右也是各2mm的出血。
3、色彩模式应为CMYK,影像档350dpi以上。
4.稿件完成时不需画十字线及裁切线。
内容部分
1.文案的编排应距离裁切线3mm以上,以免裁切时有文字被切到。
2.稿件确认后,应将文字转换成曲线或描外框,床单折叠机以免输出制版时因找不到字型而出现乱码。
3.文字输入时请不要设定使用系统字,若使用会造成笔划交错处有白色节点。同时请不要将文字设定为套印填色。
颜色部分
1.不能以萤幕或列印的颜色来要求成品的印刷色,档案制作时必须依照CMYK色票的百分比来决定制作填色;
2.同一图档在不同次印刷时,色彩都会有些差距,色差度在上下百分之十以内为正常;
3.底纹或底图颜色的设定不要低于5%,以免印刷成品时无法呈现;
4.影像、照片以CMYK模式制作,TIFF档案格式储存,勿以PSD之档案格式输入。如果使用CoreIDRAW设计名片,请将所有输入之影像图、POWERCLIP之物件、分离之下落式阴影及使用透明度或滤镜材质填色,再转一次点阵图。色彩设定为CMYK32位元,解析度350dpi,反锯齿补偿透明背景使用色彩描述档皆打勾,以避免有时必须旋转组版输出而造成马塞克影像。如以调整节点之方式缩小点阵图,也请再转一次点阵图,以避免输出时部分被遮盖。
绘图部分
1.所有输入或自行绘制之线条色块等图形,其线框粗细的设定不可小于0.1mm,否则印刷成品将会有断线或无法呈现之状况。
2.线框如果设定“随影像缩放”,请在完稿后仔细再检查一下,否则输出印刷时怕会形成不规则线框。
3.当渐层之物件置入图框精确剪裁时,请将其转为点阵图,因为置入之图框若与其他物件群组后再做旋转,其渐层方向不会一起旋转。
4.任何渐层物件皆不可设定“边缘宽度”,因为输出机的解译不同,有时会造成渐层边缘填色不足。
其它部分
1.最常用的是250克哑粉纸的价格。常用可选择的纸张还有200g、250g等特种艺术纸印刷。
3.双面双折名片标示折线及正反面,特殊尺寸亦同。
以上注意事项完成后必须做最后的检查,在CorelDRAW档案的选项中点选“文字资讯”,便可显示图档的所有资料,若所有文字都已转曲线,则文字统计的项目会显示:这个文件中没有文字物件。点阵图物件应为勘入的CMYK-32位元,填色及外框是否完全为CMYK之色彩模式,外框是否仍有设定“随影像缩放”供大量精美模板,且不断更新,涵盖各行业。旨在通过强大的功能和简易的操作方式,让不懂任何图像处理技术和设计技巧的人,也可在几分钟内制作一张精美名片。
5 分类标准
早期名片与近现代名片的主要区别是用手写而不是印刷。
现代社会,名片的使用相当普遍,分类也比较多,没有统一的标准。最常见的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按名片用途,名片可分为商业名片、公用名片、个人名片三类。
二、按名片质料和印刷方式分,数码名片、胶印名片、特种名片三类。
三、按印刷色彩分,单色、双色、彩色、真彩色四类。
四、按排版方式分,横式名片、竖式名片、折卡名片三类。
五、按印刷表面分,单面印刷、双面印刷两类。我们将以上类别分述如下。
相关文章
- 2014-09-27南乡大堂音乐
- 2014-09-27吸血鬼疗法
- 2014-09-27股神经卡压综合征
- 2014-09-27纵隔畸胎瘤
- 2014-09-27主动脉缩窄修复术
- 2014-09-27现代风险导向审计
- 2014-09-27旅游购物
- 2014-09-27达斯坦
- 2014-09-27西安美伦酒店
- 2014-09-27黄河水量调度条例
- 2014-09-27重金属中毒性肾病
- 2014-09-27巴洛克艺术
- 2014-09-26乡村防卫教堂
- 2014-09-26燃气-蒸汽联合循环
- 2014-09-26保贤法师
- 2014-09-26胰岛功能性β细胞瘤
- 2014-09-26邵元节
- 2014-09-26大鳍鱼
- 2014-09-26头孢氯氨苄
- 2014-09-26周亚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