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资讯 > 杂谈百科 > 杂谈百科
肠阿米巴病
文章来源:guoziqing 更新时间:2014-05-08 15:18 点击: 次
肠阿米巴病
编辑词条
阿米巴肠病是由于溶组织阿米巴(痢疾阿米巴)寄生于结肠内,引起阿米巴痢疾或阿米巴结肠炎。痢疾阿米巴也是根足虫纲中最重要的致病种类,在一定条件下,并可扩延至肝、肺、脑、泌尿生殖系和其他部位,形成溃疡和脓肿。
目
录
1疾病别名
2疾病概述
3疾病分类
4疾病描述
5症状体征
6疾病病因
7病理生理
8诊断检查
9治疗方案
10疾病预防
11安全提示
1 疾病别名
阿米巴痢疾
2 疾病概述
肠阿米巴病是由溶组织内阿米巴寄生于结肠而引起的,因临床上常出现腹痛、腹泻和里急后重等痢疾症状,故常称为阿米巴痢疾。
3 疾病分类
消化内科,感染科
4 疾病描述
肠阿米巴病[1]是溶组织内阿米巴所致的肠道感染,主要病变部位在近端结肠和盲肠。临床表现轻重悬殊,典型表现有粘液血便等痢疾样症状,称为阿米巴痢疾。非典型表现有阿米巴肠炎[2],阿米巴瘤,阿米巴性阑尾炎,以及爆发性结肠炎等。本病易反复发作转为慢性。
5 症状体征
潜伏期一般为3周,亦可短至数日或长达余年。
1、轻型临床症状不明显,间歇出现腹痛、腹泻,粪便中有包囊。常为致病性与非致病性虫主混合感染。肠道病变轻微,有抗体形成,当肌体抵抗力下降时,可发生痢疾或肝脓肿症状。
肠阿米巴病2、普通型包括急性与慢性两种表现,全身症状轻,无发热,起病缓慢呈间歇性腹泻又称阿米巴痢疾。典型急性表现为粘液血便呈果酱样,每日10余次,便量中等,粪质较多,有腥臭,答辩镜检可发现滋养体。本型的基本表现为结肠直肠炎热,症状轻重与病变程度有关,如病变局限于盲肠、升结肠、粘膜溃疡较轻时有便此次增多,偶血便,溃疡较时表现为典型缓解,未经治疗或治疗不彻底者易复发或转入慢性。慢性者各种症状可交替持续数月或数年,反复迁延发作后可致贫血、乏力、腹胀、排便规律改变或肠道功能紊乱,体检触及结肠增厚与压痛。大便镜检可有滋养体和/包囊。
伴里急后重,粪便量多,伴有呕吐、失水,甚至虚脱或肠出血、肠穿孔或腹膜炎。本型少见常发生在感染严重、营养不良,孕妇或接受激素治疗者。
6 疾病病因
(1)传染源主要传染源为粪便中持续排出包囊的人群,包括慢性病人、恢复期及无症状包囊携带者。因为包囊对外环境抵抗力强,在粪便中可存活5周,如污染水和食品,会传播本病。急性期病人常排出大量滋养体,但在外界环境中迅速死亡,故急性期病人不被列入主要传染源。人是溶组织阿米巴的主要宿主和贮存宿主。猿类、猪、犬、鼠等虽均可自然感染溶组织内阿米巴、但其作用的传染源意义不大。
(2)传染途径一般认为阿米巴包囊污染事物和水,经口感染是主要传播途径。水源污染引起地方性流行。生食污染包囊的瓜果蔬菜亦可致病。苍蝇、蟑螂也可起传播作用。男性同性恋中偶可由口—阴部接触受感染。
(3)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性别无差异,婴儿与儿童发病机会相对较少。营养不良、免疫低下及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者,发病机会多。人群感染后抗体滴度虽高,但不具保护作用,故重复感染较多见。
(4)流行特征分布遍及全球,以热带与亚热带地区为高发,感染率高低与卫生情况及生活习惯有关。少数不发达国家居民,感染率估计达50%。在世界分为内平均感染率约10%,我国近年来急性阿米巴痢疾和肝脓肿病例以少见,仅个别地区仍也病例散发。
7 病理生理
(1)发病机制 人摄入被包囊污染的食品和饮水,经胃后未被杀死的包囊随食物与肠蠕动推进至小肠下段,经胰蛋白酶作用脱囊而逸出小滋养体,寄生于结肠肠腔内,此时宿主成为无症状带虫者。如感染虫主为侵袭性,则小滋养体在人体免疫力下降时即侵入肠壁组织并转变大滋养体,吞噬红细胞及组织细胞,损伤肠壁,形成病灶。溶组织内阿米巴对宿主的侵袭力通过触杀(接触性杀伤)机制,其包括粘附、酶溶解、细胞毒、胞吞噬等连续过程。粘附指滋养体报末有半乳糖特异性粘附素,与靶细胞膜上的乙酰氨基葡萄糖和乙酰氨基半乳糖胺发生配体—受体性结合,粘附后数秒钟内滋养体靶细胞作出致死性作用,2min后靶细胞就死亡。滋养体的粘附作用使靶细胞内Ca2+浓度持续显著升高是造成靶细胞死亡的部分原因。溶组织把米把含有较多的蛋白水解酶,蛋白酶溶解细胞外基质固定细胞核组织结构。半胱氨酸蛋白水解酶对人体分泌型IgA分子起降解效应以逃避免疫。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亦具有肠毒素样活性,其分泌的成分可引起腹泻。治愈后血清IgG可持续数年,但滴度渐降。阿米巴病人的IgG和IgM抗体仅对免疫诊断有重要意义。但无保护作用。特异性细胞免疫受抑制,血中CD4+/CD8+ 比值下降,推测CD2+亚群中TH2被活化,促使IL—10分泌,负调节细胞免疫,使虫体逃避宿主免疫效应细胞。
(2)病理解剖 病变在结肠,依次多见于盲肠、升结肠、直肠、乙状结肠、阑尾和回肠末端。典型的初期病变为细小的、散在浅表糜烂继而形成较多孤立而色泽较浅的小脓肿,破溃后形成边缘不整,粘液和滋养体。溃疡自针帽大小至3—4cm,呈圆形或不规则,溃疡间粘膜正常。当继发细菌感染时粘膜广泛充血水肿。如溃疡不断深入,可状况破坏粘膜下层使大片粘膜坏死脱落,若再更深陷累及肌层及浆膜层时可并发肠出血、肠穿孔。慢性期病变,组织迫害与修复并存,肠壁肥厚或偶可呈瘢痕性狭窄、肠息肉、肉牙肿等。
8 诊断检查
1、慢性腹泻或肠功能紊乱[3]者,疑及肠阿米巴病;
2、典型的痢疾样粘液血便,中毒症状轻,有反复发作倾向,粪便镜检找到吞噬红细胞的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可确诊为肠阿米巴病;
3、有典型症状但粪便未发现病原体时,可借助血清学检查或在谨慎观察下应用特效、窄谱杀阿米巴药,如有效可作出临床诊断。预后 一般良好。无并发症患者及达到有效病原治疗的患者预后良好。有肠外病愈正或暴发型者预后差。
9 治疗方案
(一)一般治疗 急性患者应卧床休息,给流质或少渣饮食,慢性患者应加强营养,注意避免刺激性食物,腹泻严重时可适当补液纠正水与电解质紊乱。暴发型给输液、输血等支持治疗。
(二)病原治疗 抗阿米巴药按作用分三类:
(1)组织类杀把米把药,对侵入组织的阿米巴滋养体有杀灭作用。如依米丁、氯喹;
(2)肠内抗阿米巴药对肠腔内阿米巴有作用,主要对包囊有杀灭作用,如双碘喹啉,安痢平、二氯尼特等;
(3)硝基咪唑类如甲硝唑、替硝唑、氯硝唑、二甲硝咪唑,对肠内和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均有杀灭作用。
肠阿米巴病1、急性肠阿米巴病 首选甲硝唑口服0.4g,3次/日,10天为一疗程。儿童常规剂量,35mg/kg/d,分3次服,疗程10d。另外替硝唑亦可选用。成人2g/d,1次口服,连服5d。严重的啊米痢疾或暴发型阿米巴病选甲硝唑静脉滴注,首剂15mg/kg,继之以7.5mg/kg,每隔8—12h重复。 急性肠阿米巴病治疗原则应采用组织类杀阿米巴药,同时加用肠腔内抗阿米巴药。疗程结束后定期追踪粪便检查,连续3个月,达到彻底消除病原。甲硝唑或替硝唑治疗后,为防止复发,亦需加用一种肠腔内杀包囊药。对急性或重危病例,需紧急病情又难以口服用药者,亦可选依米丁,该类药能直接杀灭滋养体,但对肠腔内原虫无杀灭。对心肌毒性较大,因严密监测,现以少用。应用依米丁必须继以卤化羟基喹啉类药物以杀灭肠腔内原虫。
2、慢性阿米巴病及无症状的带虫者 选用双喹啉成人0.6g,3次/d,15—20d为一疗程;或喹碘仿成人0.5—1.0g,3次/d,8—10d为一疗程。以上两药在肠腔内浓度高,螯亚铁离子,阻断原虫代谢。应注意对碘过敏或患有甲状腺疾病、严重肝病及视神经病变者、孕妇等均属禁忌使用。另外也可用二氯尼特治疗,0.5g,3次/d,疗程10d。
(三)并发症治疗 应用甲硝唑或其他杀组织内阿米,并配合广谱抗生素。沈阳彩钢房肠出血时及时补液或输血,肠穿孔应在抗阿米巴药及抗菌药物治疗后尽快手术治疗。
10 疾病预防
注意饮食卫生。对慢性腹泻者应及时检查,如为肠阿米巴病患者或带包囊者须进行彻底治疗并与肠道隔离。如为餐饮业人员应暂调离工作。大力消灭苍蝇和蟑螂,加强粪便管理亦很重要。
11 安全提示
1、一般治疗:急性期应卧床休息,肠道隔离至症状消失、大便连续3次查不到滋养体和包囊,加强营养,必要时输液或输血。
2、本疾病的传播主要是通过污染的手、苍蝇、蟑螂将阿米巴原虫的包囊带至食品,经口感染。但多数人感染后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成为无症状的排虫者;只有少数身体抵抗力低下的人出现临床症状。
3、急性阿米巴病的患者粪便中可排出大量阿米巴滋养体,但在外界环境中滋养体很快死亡,北京木质防火门厂家因此一般急性患者的传染性较小。而慢性或无症状的排虫者,粪便中排出的阿米巴包囊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强,一般的消毒剂都不能把它们杀灭。所以,这些慢性患者,尤其是无症状的阿米巴包囊携带者是本病重要的传染源,可把疾病传染给别人。
3、阿米巴原虫主要是粪-口传染,口对肛门的性交方式有较多机会接触这个传染源,从而感染阿米巴原虫。
相关文章
- 2014-09-27南乡大堂音乐
- 2014-09-27吸血鬼疗法
- 2014-09-27股神经卡压综合征
- 2014-09-27纵隔畸胎瘤
- 2014-09-27主动脉缩窄修复术
- 2014-09-27现代风险导向审计
- 2014-09-27旅游购物
- 2014-09-27达斯坦
- 2014-09-27西安美伦酒店
- 2014-09-27黄河水量调度条例
- 2014-09-27重金属中毒性肾病
- 2014-09-27巴洛克艺术
- 2014-09-26乡村防卫教堂
- 2014-09-26燃气-蒸汽联合循环
- 2014-09-26保贤法师
- 2014-09-26胰岛功能性β细胞瘤
- 2014-09-26邵元节
- 2014-09-26大鳍鱼
- 2014-09-26头孢氯氨苄
- 2014-09-26周亚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