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资讯 > 杂谈百科 > 杂谈百科
F-14战斗机
文章来源:guoziqing 更新时间:2014-04-26 14:58 点击: 次
F-14战斗机
编辑词条
F-14雄猫式战斗机(F-14 "Tomcat" Fighter)是美国海军曾使用的一款超音速空优(Air Superiority)及长程拦截用舰载战斗机。采双引擎、可变后掠翼与双尾翼、双座配置,由格魯門(Grumman)公司承包开发制造,专门负责以航空母舰为中心的舰队防卫任务。首架F-14于1970年试飞,1974年正式服役,以取代F-4鬼怪式战机作为美国航空母舰舰队的防卫。F-14在服役后期曾追加低空导航暨夜间红外线标定䇲舱,具备有基本的精确对地攻击能力。F-14在美国海军服役32年后,于2006年9月22日正式退役,由F/A-18E/F超级大黄蜂式打击战斗机所取代。
目
录
1基本简介
2性能参数
3战机配置
气动结构
动力装置
电子系统
机载雷达
武器系统
图解概析
4发展趋势
装备情况
作战使用
5实战表现
首战告捷
服役事纪
伊朗服役
6退役说明
7硕果仅存
8影视动漫
动漫
电影
GBA游戏
1 基本简介
美国海军的战斗机群中,最受到军机迷喜爱的机种,莫过于昵称为Tomcat(雄猫)的F-14雄猫式战斗机了,该机1974年服役,2006年正式退役,此型战斗机之所以受到军事迷喜欢的原因,除了是Tomcat超酷绝美的造形外,强大的战斗力更是另一重点,像是F-14雄猫式战斗机所挂载的“不死鸟”导弹,更是让“决胜于千里之外”的战略名句彻底实现的代表性武器。
美国海军根据舰载战斗机计划(VFX)于1967年底公布了招标设计要求。经过竞争,海军于1969年1月选中格鲁曼公司的设计方案,并与该公司签订了研制原型机的合同。合同规定,1965年5月格鲁曼公司向海军提供12架原型机,作为研究和发展使用。第一架原型机于1970年12月21日首次试飞。第2架原型机于1971年5月24日首次试飞。1972年6月,F-14开始舰上试飞,1972年10月配备舰队试用。最初的F-14装备第1、2舰载攻击机中队。F-14于1973年具备初始作战能力。F-14舰载战斗机是一种双座变后掠翼战斗机,设备先进,性能优越是美国海军的主力机种。可执行护航、舰队防空、遮断和近距支援任务。关于F-14舰载战斗机的发展和生产计划经过多次变更。主要型别有F-14A,最初的生产型,至1979年已交付美国海军342架,另有80架卖给了伊朗空军(实际交付79架,第80架留美测试时伊朗发生政变并断绝与美国的外交关系)。B、C型已停止发展。D型为A型的改进型,主要改进了雷达、电子设备,并换装了F110发动机,已于1988年交付使用。F-14/TARPS侦察型,可执行战术空中侦察任务,不挂侦察吊舱系统时亦可携带大量武器执行任务。
1970年底,格鲁曼公司出厂了第一架F-14原型机,由计划试飞员威廉(WilliamMillar)与格鲁曼公司首席试飞员罗伯特(RobertSmythe)进行首次试飞。这次试飞只持续一个简短的时间,可变翼也维持在全开的状态。但是第二次试飞时就没有这么幸运了,这架原型机因为主要液压系统故障,威廉与罗伯特随即将拖着黑烟的飞机掉头朝着跑道飞去。并且使用紧急气动装置将主起落架放下,准备进行迫降。结果没想到就在跑道尽头不远处,这架原型机的第二套备用液压系统也告故障。这两名飞行员只好弹射逃生,飞机全毁。随后还有19架原型机出厂,其中第7架将会成为F-14B的原型机。而被送到马里兰州的第10架原型机则与威
按照1969年所签定的合约,美国海军向格鲁曼公司订购429架F-14A量产机,这些量产机是以固定价格成交,也就是说格鲁曼公司得自行吸收通货膨胀等额外成本。但是在70年代初期,恶劣的经济情况导致格鲁曼公司每交机一架,它自己也要贴钱进去。到1971年3月时,格鲁曼公司已经承受不了这种损失,要求美国海军重新订合约。直到1973年,格鲁曼公司才与美国海军达成新的合约。从第135架量产机开始采用新的议价方式。而且美国海军借给格鲁曼公司两亿美金让它周转直到再议价成功为止。
但是这项借贷遭致批评,于是在1974年时,美国国会投票通过不再借贷给格鲁曼公司。正当难关横亘于前,幸好伊朗巴列维政府也要采购F-14,于是伊朗银行便借贷7,500万美金给格鲁曼。美国银行团也联合贷款12,500万美金给格鲁曼周转。F-14的量产计划才得以继续。
1972年秋天,位于穆古海军基地(NASPointMugu)的VX-4作战测试评估中队(OperationalTestandEvaluationSquadron)接收了头三架F-14A战机。这中队专门负责战术的发展,以及教范的建立。同年6月,位于迈拉玛海军基地的VF-124中队开始换装F-14A战机。该中队的主要工作是训练合格的舰载机中队飞行员。而头两个完成战备的飞行中队是VF-1以及VF-2中队,全都在迈拉玛海军基地。在1974年中旬,这两个完成战备的中队就被调到企业号(CVN-65Enterprise)航空母舰上了。
比起老旧的F-4鬼怪战斗机,F-14A的性能算是改进甚多。在高推力的情况下,F-14A能够维持在77度的高攻角一阵子。而美国海军限制飞行员只能将战机飞到2.25马赫,F-14A在这种高速下能够作出6.5g的动作它从静止到1.8马赫的加速耗时75秒。在装载4枚不死鸟导弹,两枚麻雀导弹与两枚响尾蛇导弹的情况下,F-14A可以在航空母舰外280公里处执行战斗空巡任务达90分钟,或者是距离航空母舰470公里处执勤一小时。在相同挂载下,F-14A可以在远达航空母舰317公里处,执行1.3马赫的拦截任务。
名字来意
“雄猫”是F-14战机英文绰号“Tomcat”的翻译。在F-14的东家美国格鲁曼公司设计的作战飞机中,大多都是以“猫科动物”来命名,如:FM2—Wildcat—野猫、F6F—Hellcat—地狱猫、F8F—Bearcat—熊猫、F7F—Tigercat—虎猫,而F-14—Tomcat—雄猫的称呼则有了几分“人气”,这全拜支持“雄猫”战机项目的两个将军所赐。
F-14的早期发展中,美国海军的两位将军托马斯·摩尔(ThomasMoorer)海军上将和托马斯·康纳利(ThomasF.Connolly)海军中将是该计划的坚定支持者,深信F-14战机将会成为美国海军最需要的战斗机。有人为了讨好这两位海军中的决策人物,从两位将军的托马斯中提取“Tom”加上格鲁曼传统的猫科动物“cat”构成“Tom'scat”作为新机的绰号,意思就是“Thomas将军的猫”。
两人对该项目无微不至的关心也使其他人也确实觉得两位将军当之无愧,格鲁曼公司索性把新机取名为“Tomcat”,既顺口又响亮,还蕴涵深意。所以F-14便有了“Tomcat”的响亮绰号,而“Tom”一词在英语中常用来表示雄性,“Tomcat”又有了一个响亮的中文译名“雄猫”。[1]
2 性能参数
机高4.88米
机长19.10米
翼展(后掠角20°,68°,75°时)分别为19.54,11.65米,10.15米。10.15米是停放在甲板上完全后掠时翼展
展弦比7.28
机翼面积52.50米(52.46米)
空重18191千克,
无外挂起飞重量26632千克
正常起飞重量24948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33724千克
机内燃油重量7348千克
副油箱燃油重量1638千克
最大外挂重量6577千克。
最大平飞速度M2.34(高度12190米),M1.2(海平面)
巡航速度741-1019千米/小时
实用升限18290米
最大航程2573公里以上
最大爬升率152米/秒以上
最小起飞距离427米
最小着舰距离884米
任务半径930公里(高-中-低攻击剖面)或700公里(高-低-低-高攻击剖面)
作战半径725公里(载内部燃油,4枚"麻雀"Ⅲ,允许在3050米高度作战2分钟)
3 战机配置
气动结构
F-14是双座多用途超音速战斗机。其气动布局采用NASA60年代后期提出的双发双垂尾变后掠中单翼方案。在结构上采用了先进的结构型式,广泛使用钛合金,部分采用硼复合材料,获得较高了的强度重量比。
机翼为变后掠中单翼。设计要求是:减少翼载来保证机动能力;用前、后缘空战机动襟翼来改善跨音速机动性;尽量减少停放占用的面积。变后掠机翼外翼段较短,这样就可减轻转轴结构的重量,但增大了罩在中央翼盒上的“翼套”,转轴距机身对称面2.72米。飞行中机翼后掠角的变化范围为20°~68°,由机载设备根据飞行状态自动调节,最大变化速度为7°/秒。也可以由驾驶员手动调节。停放时后掠角最大可达75°以减少占用面积。可动段具有全翼展两段式前缘缝翼和三段式后缘单缝襟翼,在起降和机动飞行时使用。每侧上翼面各有3块扰流板,当后掠角小于57°时自动接通,用于辅助横侧操纵和着舰时减速用。为控制机翼后掠角变化时压力中心移动提供俯仰配平升力和降低翼载荷,在机翼固定段前缘设计了可动前置扇翼,最大转动角为15°。
机身全金属半硬壳式结构,采用机械加工框架,钛合金主梁及轻合金应力蒙皮。前机身由机头和座舱组成,停机时机头罩可向上折起。中机身是简单的盒形结构可贮油。后机身从前至后变薄,尾部装外伸的排油管。后机身上下还有减速板,上一下二,在剧烈俯冲和发射导弹时打开,着陆时下减速板锁死。
尾翼由双垂尾和可差动的全动平尾组成。平尾的偏转角为+15°~-35°,差动平尾起副翼的作用。垂直安定面与后机身的钢质加强框连接。方向舵也采用蜂窝增强的化学铣切合金蒙皮。
起落架可收放前三点式,和A-6攻击机相同。主起落架向前收起时机轮转90°收入发动机进气道下部,前起落架向前收入机身舱内。机轮为无内胎轮胎,内充氮气。双轮式前起落架的撑杆用作弹射起飞时的挂钩。着舰钩装在后机身下面的整流罩内。从1981年春开始用古德伊尔公司的碳刹车装置取代了原先采用钢刹车装置,进一步减轻了重量。
动力装置
采用直通道的二元外压式进气道,置于机身两侧固定翼段下方,距机身有25厘米的间隙,以消除附面层的影响进气道内有多激波可调斜板系统,可以由机载设备在所有飞行条件下自动调节,保证发动机得到合适的气流进气道结构大部分用铝合金蜂窝结构,长约4.27米。后短舱采用胶接钛合金蜂窝结构,长约4.88米。
早期生产的飞机装两台普拉特·惠特尼公司的TF30-P-412加力式涡轮风扇发动机,单台加力推力9490公斤。其安装管道可以开启,能在180°范围内进行保养。从1983财政年度开始生产的飞机改用TF30-P-414A发动机,其额定功率值不变。从1986年起采用F110-GE-400发动机,单台加力推力12700公斤。采用加雷特公司ATS200-50空气涡轮起动器。可收放式空中受油箱置于前座舱前方附近机身的右侧。采用气动引射式收敛·扩散喷管。
电子系统
通信系统:AN/ARC-51和AN/ARC-159超高频调幅无线电通信电台收发机;AN/ARR-69超调频辅助无线电通信电台接收机,KY-28密码系统,LS-460/B机内通话器。
导航系统:AN/ASN-92舰载飞机惯性导航系统;A/A24G39姿态航向参考系统;AN/APN-154X波段雷达信标机AN/APN-194(V)雷达高度表;ARA-63A自动舰上着陆系统接收-译码机;AN/ARN-84微型塔康。
自卫系统。AN/APN-50雷达接收机,AN/APR-25/45雷达警告系统。AN/ALE-29和AN/ALE-39带一体化干扰体的电子对抗箔条弹投放器。
武器装备。F-14武器包括1门M61A1“火神”20毫米六管机炮,备弹675发。空空导弹(最多)6枚AIM-7、4枚AIM-9和6枚AIM-54。空对地弹药:MK-82、MK-83(4枚)、MK-84(4枚)、MK-20集束炸弹、GBU-10(4枚,激光制导)、GBU-12(激光制导)、GBU-16(4枚,激光制导)、GBU-24(4枚,激光制导)和4枚GBU31联合直接攻击弹药。
机载雷达
休斯公司新研制的AN/APG-71雷达取代了F-14标志性的AN/AWG-9雷达,其电子对抗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具有单脉冲角度跟踪数字式扫描控制、目标识别和空袭效果评价能力。现役的F-14于1991年5月全部配备了Tape115B计算机软件,具有用常规炸弹执行对地攻击任务的能力。研制的宗旨是以最少的经费、最小的风险使SuperTomcat“超雄猫”的有效寿命延长到21世纪。1986年Grumman公司正式授予HughesRadarSystems分部一项研制APG-71的子合同。实际上,1983年该公司就提出了BlockⅣ雷达改进计划,想增加新状态,引入多种新技术对付潜在的威胁。APG-71基本上是AWG-9雷达部分的数字改型。它将采用自F-14设计定型以来出现的一些极其先进的电子对抗技术。雷达将增加单脉冲角跟踪、数字扫描控制、超视距目标识别、袭击判断等状态。APG-71还将采用非合作目标识别技术,对雷达目标回波进行高分辨力的精确考查,以完成敌我识别避免了一般IFF设备中的缺陷及混乱。
雷达保留了AWG-9的大功率发射机,可以探测210千米以远的敌方目标。在扫描大空域角的同时,可以同时跟踪24个目标。除此而外,雷达性能将大幅度提高:远距离覆盖性能更好,进一步增加中PRF状态后,将使下视能力得到更大的改善;扩展速度搜索范围,被探测目标的速度范围可以很宽;扩大目标跟踪范围,可以跟踪当前扫描图形范围以外的目标,然后在继续扫描被监视区域的同时,锁定跟踪目标;新的超视距目标识别或无源识别状态可使机组人员在目标进入视野范围之前就能发现;袭击判断状态可以确定密集的目标数目;可编程电子对抗与杂波控制能力可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威胁及环境。在APG-71计划中必须完成的任务之一是软件的开发。除了APG-70与AWG-9共用的那些软件外,已为战术雷达功能写了184000条新的软件源指令,其中40%留待将来使用。原定在1986年第四季度提交第一部工程研制样机,1989年9月提交第一部生产型雷达。第一架F-14D将于1990年春进入服役。1986年7月雷达已开始在海军TA-3B上作空中试验,试验持续两年,以评定雷达特性并进行修改1988年1月开始在F-14D上作空中试验.
机头下部的是F-14的电视红外观瞄舱,机身侧部的是机炮口整流罩。
下图为加装了LANTIRN吊舱的F-14,对地攻击性能大大增强。下图是RF-14A,侦察型。加装了光学侦察照相机,机腹下挂有摄影侦察吊舱。F-14的机翼为变后掠中单翼。飞行中机翼后掠角的变化范围为20%~68%,由机载设备根据飞行状态自动调节,最大变化速度为7°/秒。应急或必要情况下也可以由驾驶员手动调节。平尾偏转角为+15°到-15°,差动平尾起副翼的作用。
F-14使用了休斯公司的AN/AWG9脉冲多普勒雷达。取决于目标的大小,可截获120到315千米内的空中目标可以同时跟踪从超低空到30000米高空及不同距离之内的24个目标,攻击其中的6个目标。还装备有AN/AWG15火控系统,及AN/ASW27B数据传输系统,CP1050/A中央大气数据计算机等先进的现代电子设备。后在改进中大约60%的模拟式设备换成了数字式设备,并安装新型的AN/APG-71雷达,具有单脉冲角度跟踪、数字式扫描控制目标识别和空战效果评价能力。
武器系统
2004年,经过30年的服役,美海军第一种远程空空导弹AIM-54“不死鸟”空空导弹于9月30日退役。AIM-54“不死鸟”远程空空导弹于1960年开始概念开发,休飞机公司于1962年被选中研制该型导弹,随后雷声公司于1988年加入研制队伍。经过5年的研发,AIM-54于1965年进行首次飞行试验,当年完成全控制系统的首次机载发射试验。
“不死鸟”AIM-54A是目前西方国家装备部队的重量最大、射程最远的空对空导弹之一。美标洁具该弹于l962年开始研制1972年装备部队,1980年停产。它主要配挂在美国海军的舰载机F-14“雄猫”飞机上,一次可挂6枚。F-14的机载雷达具有制导多枚空对空导弹攻击多个目标的能力。1973年11月,该机在试验中用6枚“不死鸟”击落不同方向、不同高度的6个目标,从而震惊了世界。“不死鸟”AIM-54A采用正常式气动布局,小展弦比、大后掠角的4个弹翼均布于发动机舱的周围。弹翼的后方是4个矩形的舵翼。其动力装置为一台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该弹的一大特点是可以采用多种制导方式攻击目标。在拦截目标的过程中,它可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主动雷达制导、半主动雷达制导以及干扰源寻的等制导方式。“不死鸟”导弹的弹头处装有一部主动雷达,这种弹上雷达的探测距离可达18千米左右。AIM-54A是一种大型空对空导弹,能使用它的飞机不多,该弹长3.96米,弹径0.381米,翼展0.914米,发射重量443千克,战斗部重60.3千克,射程150千米左右,最大速度约等于M数5,允许发射过载3-4g,单轴最大过载17-22g,最大跟综角速度约15度。
“不死鸟”AIM-54C是AIM-54A的改进型,用以对付九十年代的空中威胁。该型在1976年开始研制,1979年交付首批样弹进行发射试验,1982年正式投产。计划该型生产持续到1992年,总计约生产2455枚。在研制AIM-54C之前,休斯公司还进行了B型的设计,该型号是在A型的基础上改为一种无液体导弹即“干不死鸟”。虽然“干不死鸟”可以简化维护,但是性能没有多大改进,而且研制费用很高,所以军方没有采纳。随后休斯公司又推荐了一种“低成本干不死鸟”。该型成本降低了30%,但费用还是偏高,也没有继续发展。C型继承了B型的部分优点,性能比A型有所提高,而价格与A型大致相同,所以美海军对此很感兴趣。AIM-54C弹长3.96米,弹径380毫米,翼展915毫米,发射重量454公斤,使用高度3万米,最大射程150公里,最大飞行马赫数超过5。导弹主要在数字式电子设备、新的捷联式惯性基准装置、固态收发机和新的目标探测器直流屏4个方面进行了改进,使作战性能有了进一步提升。
“不死鸟”导弹可采用边跟踪边扫描发射、单目标跟踪发射、空战中机动发射等多种发射方式,最多可以跟踪24个目标,能有效地攻击多种目标,特别是小目标和低空目标,在严重的电子干扰或恶劣气候条件下,具有较高的攻击能力,其攻击区域大,杀伤概率高。“不死鸟”的几次试验震惊世界。据统计,在1962~1980年间进行的200多次试验发射中,其命中率竟高达88%。
相关文章
- 2014-09-27南乡大堂音乐
- 2014-09-27吸血鬼疗法
- 2014-09-27股神经卡压综合征
- 2014-09-27纵隔畸胎瘤
- 2014-09-27主动脉缩窄修复术
- 2014-09-27现代风险导向审计
- 2014-09-27旅游购物
- 2014-09-27达斯坦
- 2014-09-27西安美伦酒店
- 2014-09-27黄河水量调度条例
- 2014-09-27重金属中毒性肾病
- 2014-09-27巴洛克艺术
- 2014-09-26乡村防卫教堂
- 2014-09-26燃气-蒸汽联合循环
- 2014-09-26保贤法师
- 2014-09-26胰岛功能性β细胞瘤
- 2014-09-26邵元节
- 2014-09-26大鳍鱼
- 2014-09-26头孢氯氨苄
- 2014-09-26周亚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