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资讯 > 杂谈百科 > 杂谈百科
澧县
文章来源:guoziqing 更新时间:2014-03-29 09:21 点击: 次
澧县编辑中
澧县,隶属于湖南省常德市,因澧水贯穿全境而得名,位于长江中游,湖南省西北部,洞庭湖西岸,与长江直线距离80公里。梁敬帝绍泰元年(555)始置澧州。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罢天门郡,置澧州,新置澧阳县。全县辖15个镇、17个乡,境内气候适宜,地貌多样,水面广大。澧县拥有澧阳平原(湖南省最大的平原)绝大部分,国土面积2107.3平方公里。粮、棉、油、猪、鱼是澧县五大农业支柱产品。澧县先后被定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县、优质棉基地县和产棉大县。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以城头山、彭头山、鸡叫城、八十垱、十里岗、丁家岗为核心的澧阳平原史前文化遗址群已由国家向联合国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其中城头山古文化遗址发现了中国最早的、距今6000年的古城址、古祭坛和古稻田。
面 积 2107.3平方公里
别 名 古为澧州
中文名称 澧县
电话区号 0736
邮政区码 415500
车牌代码 湘J
下辖地区 澧阳镇,张公庙镇,金罗镇等
火车站
澧县站
人 口
93.16万人(2012年)
机 场 常德桃花源机场
方 言 西南官话
所属地区 中国湖南
目
录
1建制沿革
2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地形地貌
土壤
气候
水文
3行政区划
4自然资源
植物资源
矿产资源
5交通
6人口
7经济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8社会事业
卫生
科技
文化
9教育概况
10地方名人
11名胜古迹
1 建制沿革
澧县因澧水贯穿全境而得名,始见于《尚书·禹贡》:“岷山导江,东别为沱,又东至于澧。”
春秋、战国属楚,秦属黔中郡,汉属武陵郡零阳县,三国、西晋、东晋、南朝属天门郡,梁敬帝绍泰元年(555)始置澧州。
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罢天门郡,置澧州,新置澧阳县。炀帝大业三年(607)废澧州置澧阳郡。澧阳郡治澧阳(今石门),辖澧阳、石门、孱陵、安乡、崇义、慈利6县。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改澧阳郡为澧州,隶属江南西道。玄宗天宝元年(742)复改澧阳郡。肃宗乾元元年(758)又改为澧州,受武贞军节度。澧州治澧阳,唐初辖6县,同隋。高宗麟德后辖4县:澧阳、安乡(废孱陵县并入,今安乡、南县地)、石门、慈利(崇义县并入,今慈利、永定区、桑植、临澧县地)。
澧县建筑
澧县建筑(2)
宋代澧州治澧阳,隶属荆湖北路。辖澧阳、安乡、石门、慈利4县。
元代在澧水流域置澧州路,隶属湖广行省江南北道,澧州路治澧阳。元至元十二年(1275)置澧州安抚司,十四年改为澧州路总管府。辖澧阳县、石门县、安乡县、慈利州(宋慈利县升,今慈利县、永定区、临澧县地)、柿溪州(析宋慈利县置,今桑植县地)。
1364年,朱元璋改澧州路为澧州府。太祖洪武九年(1376),澧州府降为澧州,并裁澧阳县入州治,属常德府。太祖洪武三十年,澧州改属岳州府。辖安乡、石门、慈利。常德府、岳州府隶属湖广布政使司上荆南道(驻澧州)。
清康熙九年(1670年),澧州隶岳常道(上荆南道改为岳常道,驻澧州)。雍正七年(1729年)升澧州为直隶州,与常德府同级,隶属岳常澧道(岳常道更名为岳常澧道,驻澧州)。辖安乡、石门、慈利、安福4县。雍正十三年(1735年)增辖永定县(今张家界永定区)。
民国元年(1912年),改直隶澧州为澧州行政厅。民国二年9月,废州为县,始称澧县,隶岳常澧道。民国3年(1914),岳常澧道改称武陵道,治常德(武陵县),原常德府、直隶澧州各县由武陵道直辖。民国5年,湖南省将武陵道裁撤,澧县划归湘江道管辖;民国11年,湖南省撤销“道”制,仅存省与县两级。民国24年,隶属湘西行政督察区。民国26年12月,隶属第二行政督察区(辖常德、华容、南县、安乡、沅江、汉寿、澧县、临澧、石门、慈利、桃源等11县,专员公署设常德县城)。民国29年4月,原第二区划出沅江、汉寿县改称第四区。民国37年11月,第四专署由常德迁往澧县(此时亦称常澧区专员公署)。
1949年7月27日澧县解放。1949年8月4日隶属常澧区行政专员公署,8月28日,隶属常德区行政专员公署。1952年,隶属常德区专员公署。1955年2月,隶属常德专员公署。1988年6月,常德地改市,澧县仍隶属常德市。
2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澧县介于东经111°12′30〞至112°0′5〞与北纬29°16′至29°57′之间,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洞庭湖西岸,澧水下游。澧县北连长江,南通潇湘,西控九澧,东出洞庭,自古就有“九澧门户”之称,总面积2107.3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澧县屋脊 太清山澧县地域呈弯月形,东西极度长约83公里,南北极度宽约46公里,呈现东西距离相对狭长,南北距离相对较短的状况。地势西北部偏高,属山区;南部与北部属丘陵区,起伏不平;东部和西南部为湖垸区,水网纵横;中部系省内著名的澧阳平原。
澧县地貌复杂,山、丘、平、湖均有。西北部以山丘为主,北部和南部以岗地为主,中部和东部是广阔的平原。澧县地处武陵山余脉向洞庭湖过渡的地带,地貌类型多样,呈以平原和岗地为主体的地貌特征。地貌轮廓略似向东南开口的“撮箕”形。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部为山区,海拔高程一般为500~700米,地势最高点在西北部的太青山,海拔1019.5米;中部为低缓丘陵区,海拔高程为100~200米;东部为洞庭湖平原,平均高程在50米以下,最低点在东南部的九垸乡永和村,海拔28.6米。在全县总面积中,平原1047.87平方公里,占50.5%;岗地503.69平方公里,占24.27%;丘陵235平方公里,占11.33%;山地156.17平方公里,占7. 53%;湖、河、水库堰塘等水面132.28平方公里,占6.37%。
土壤
澧县全境成土母质主要有第四纪红色粘土、河湖沉积物、灰岩分化物、紫色砂岩、页岩风化物、砂岩风化物、板页岩风化物7种。土壤共分为水稻土、潮土、红壤、红色石灰土、黑色石灰土、紫色土、黄壤7个土类,其中以水稻土、红壤、潮土为主要土类。
气候
澧县属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向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过渡的地带。气候温暖,四季分明,热量丰富,雨量丰沛,春温多变,夏季酷热,秋雨寒秋,冬季严寒。澧县年平均气温16.7℃,年降水量1200-1900毫米,无霜期272天,适宜水稻、棉花、油料作物生长。由于受地形影响,全县气候呈现非地带规律。西部山区,太青年平均气温9.2℃,而澧水河谷地带年平均气温16.8℃。平原区年降水量在1500毫米以上。
水文
澧县有大小河流47条,可划分澧水、四口两条水系。其中一级支流9条,二级支流22条,三级支流15条,四级支流1条。澧水水系在县境内有6条,包括澹水、道水、涔水3条一级支流,县境内流域面积781.75平方公里,干流境内长32公里。四口水系有界溪桥、顺林桥、危水河和松滋所属的11条大小溪河,其中一级支流5条,二、三级各3条,总流域面积570.8平方公里。
3 行政区划
澧县行政部门
澧县行政部门(2)
澧县治所亦因建置变异和战祸水患迁徙无常,至明洪武五年(1372),天燃气锅炉厂家定治今城关镇未变。境内区划,也随建置不断演变。
民国以前,州辖数县不等。民国初置县后,全县设20个区,区辖团;民国23年(1934),实行区、乡(镇)体制,编制保、甲。至民国38年(1949),全县设22个乡镇。新中国成立初,承袭民国建制,设区、乡(镇)保、甲,1950年5月设小乡、村,废保、甲)。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
1984年,改社建乡,实行区、乡(镇)、村、组体制。至1989年,全县设6区、28乡、9镇、637村(居委会)。
2012年,澧县辖15个镇、17个乡:澧阳镇、张公庙镇、小渡口镇、梦溪镇、沈阳彩钢房复兴厂镇、盐井镇、雷公塔镇、大堰垱镇、王家厂镇、金罗镇、码头铺镇、方石坪镇、甘溪滩镇、火连坡镇、九垸乡、官垸乡、永丰乡、如东乡、澧澹乡、澧南镇、澧东乡、涔南乡、大坪乡、道河乡、双龙乡、宜万乡、车溪乡、中武乡、闸口乡、洞市乡、杨家坊乡、太青乡。县人民政府驻澧阳镇。
相关文章
- 2014-09-27南乡大堂音乐
- 2014-09-27吸血鬼疗法
- 2014-09-27股神经卡压综合征
- 2014-09-27纵隔畸胎瘤
- 2014-09-27主动脉缩窄修复术
- 2014-09-27现代风险导向审计
- 2014-09-27旅游购物
- 2014-09-27达斯坦
- 2014-09-27西安美伦酒店
- 2014-09-27黄河水量调度条例
- 2014-09-27重金属中毒性肾病
- 2014-09-27巴洛克艺术
- 2014-09-26乡村防卫教堂
- 2014-09-26燃气-蒸汽联合循环
- 2014-09-26保贤法师
- 2014-09-26胰岛功能性β细胞瘤
- 2014-09-26邵元节
- 2014-09-26大鳍鱼
- 2014-09-26头孢氯氨苄
- 2014-09-26周亚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