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资讯 > 杂谈百科 > 杂谈百科
静安区
文章来源:guoziqing 更新时间:2014-03-28 09:28 点击: 次
静安区
编辑词条
静安区,地处上海市中心,地段优势极为明显,周围与5个区相邻,区境大部分曾属上海公共租界西区。它是全上海唯一一个所有区境都位于内环的市中心黄金城区,城市生活的精髓渗透其间,现代商贸极为发达、中西文化交汇、历史文脉悠远、城市环境优美、信息交通迅捷。静安东以成都北路、延安中路、陕西南路与黄浦区为邻;南沿长乐路与徐汇区衔接;西以镇宁路、万航渡路、武定西路、江苏路、长宁路与长宁区交界;北至安远路、长寿路,与普陀区毗连;隔苏州河与闸北区相望。静安区历来是上海的贵胄领地、市中心高端商业区和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也是全市所公认的“高品位的商务区”和“高品质的生活居住区”。静安区的著名景点有基督教怀恩堂和小德肋撒等。
中文名称 静安区
行政区类别 市辖区
下辖地区 5个街道办事处
电话区号 021
地理位置 市中心
人口 30.51万(2010年户籍人口)
气候条件 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外文名称 Jingan District
所属地区 上海市
政府驻地 常德路370号
邮政区码 200040
面积 7.62平方公里
方言 上海话
著名景点 静安寺、美琪大戏院、善终里、蔡元培故居、胡公馆、周璇故居
展开内容
目
录
1基本简介
2地理环境
3行政区划
4历史沿革
5交通
6人口
7经济
8社会
医疗保障
文化服务
体育运动
教育
9名胜古迹
基督教怀恩堂
基督教新恩堂
小德肋撒
上海佛教居士林
圆明讲堂
静安寺
10著名人物
1 基本简介
上海市静安区历史悠久,因始建于公元247年的静安古寺而得 市中心扩大图市中心扩大图名;静安南京路辟筑于1862年,是上海第一条西式大马路,1908年这里又开通了第一辆有轨电车,从此演绎了近代上海的繁荣。新中国建立以后,经过建设和发展,静安区已成为商业商务兴旺、人文景观丰厚、文化气息浓郁、城区环境优美、信息交通便捷的中心城区。改革开放以来,以上海商城和上海展览中心为代表的商务区、以静安希尔顿酒店、波特曼丽嘉大酒店、锦沧文华大酒店和上海国际贵都大饭店等高档宾馆为代表的宾馆区相继崛起,城区功能和品位得到进一步提升,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高度密集,成为上海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静安区牢牢抓住机遇,乘势而上,积极引进外资,在1.8平方公里的静安南京路地区实施大规模综合开发,建造了一批高级商业商务楼宇,并大步推进旧区改造,人民居住条件得到很大改善。同时,积极推动社会事业的发展,教育、卫生、体育、文化等一流设施拔地而起,使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静安区的集聚和辐射功能日益凸现。
都市型现代工业已具规模,区内已形成服装服饰、食品加工、家用电器三大优势行业,开发形成了开开衬衫、立丰牛肉干、正章洗涤剂、海鸟电子等民用品牌产品,通信器材、精细化工新材料、生物工程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重点开发了康华电缆、凯通光纤无源器件、高远精细化工等拳头产品。民营科技企业异军突起,全区已有8家高新技术企业,北大方正科技电脑系统有限公司、华海电脑电器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是民营科技企 业。信息产业街显露雏形,聚集更多的高新技术企业,形成一个市中心的高新技术企业群。
静安寺地区功能开发作为振兴静安商业的重中之重。轨道交通2号线静安寺站点竣工,延安中路高架通车,百乐门舞厅全面恢复了娱乐餐饮的营业,愚园公寓改建成星光灿烂娱乐总汇,静安立体停车库、咖啡吧与临街绿化小品形成优雅的休憩场所,静安寺商厦建成并引进特色餐饮业,上海城市航站楼启动建设,九百城市广场开工建设,静 静安区远景静安区远景安古寺钟、鼓楼建成。一批老字号名特店继续发扬光大,开开、正章等一批品牌产品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大批海内外知名品牌纷纷入驻静安南京路。专业特色街不断崛起,以威海路汽配街、石门路服饰街、青海路休闲街、吴江路步行美食街、愚园路信息产业街,为静安商业带来新的商机。静安区商业商务功能定位相适应的三产项目不断增多,项目投资涉及房地产、文化娱乐、中介咨询、物业管理、软件设计、网络制作等领域。
静安区文化源远流长,意蕴厚实,有文化之区美称。大都会舞厅、百乐门歌舞厅是三十年代就闻名中外的“中国百老汇”,现已发展为现代文化娱乐中心。区内还有以上海商城剧院、环艺影剧院、美琪大戏院为代表的高档影剧场所,上海文艺活动中心、上海市少年宫坐落区内。这些文化设施与颇具规模的静安图书馆和新建的静安青少年活动中心相呼应,形成了一条亮丽的静安文化风景线。
都市旅游业方兴未艾,区内现有国际旅行社10家、国内旅行社30家,其中上海国旅、中旅、华亭海外等列入全国国际旅行社50强。星级宾馆14家,其中四星级以上宾馆5家。千年古刹静安寺等宗教活动场所、革命遗址、名人故居、文化娱乐设施等大量旅游资源吸引了海内外宾客。
2 地理环境
古时,境域位于吴淞江(今苏州河)入海口沪渎地区。据旧志记载,吴淞江在唐时宽20里,宋时为9里,以后渐淤缩成5里、3里、1里,及至明清时期仅宽10余丈。历史上吴淞江下游多次改道,多次疏浚。今流经区境北部的吴淞江宽50米、长1633米,是现存的唯一水道。
鲈鱼 吴淞江古名松江,一名松陵江,一名笠泽。源出太湖瓜泾口,东流至上海市区入黄浦江,全长125公里,县境内20公里,流经赵屯、白鹤、华新等乡镇。宋郏侨曰“吴淞古江故道,深广可敌千浦”。宋、元后,海口湮没。历朝虽致力治理,但屡浚屡淤明永乐二年(1404年),夏元吉导吴淞江入刘家河。隆庆四年(1570年)巡抚海瑞、清雍正五年(1727年)副都御史陈世倌再浚吴淞江,汇大盈浦(今东大盈港)、赵屯浦(今西大盈港)、盘龙浦(今蟠龙塘)、顾会浦(今通波塘)、崧子浦(亦称崧塘,今新通波塘)五浦之水,入江归海。解放后,50年代拓宽大浦河,70年代又开挖蕰藻浜,把洪涝之水,北引进入长江,至今吴淞江仍有一定排涝的泄量。江面宽仅40—50米,可通航100吨级的船只。
吴淞江盛产鲈鱼,有“鲈鱼乡”之称。宋范仲淹的“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一诗,至今仍为人们所传诵。
静安区地处上海市区中心,地域狭小,人口众多,房屋建筑密集,绿地稀少,交通拥挤,从而在境内形成明显的“热岛”效应。
根据上海市气象科学研究所1983~1987年气象资料的分析和初步研究,静安区处于上海“城市热岛”中心部位,常年平均气温比近郊高出1℃左右。同时还具有以下特点:(1)春夏来得早,秋冬出现迟。境内春夏季到来平均比郊区提早3~9天,秋冬季则延迟8~9天到来,整个冬季,区境比郊区短12天,夏季则延长17天。(2)严寒日数少,初冰日出现迟,终冰日早。初冰日要比郊区晚1个月左右;而终冰日却提前半个月左右。(3)夏季最高气温在30℃以上的日数平均为67天,比郊区多10天。气温高于35℃的日数,境内为10天左右,郊区仅3天左右;高于37℃的酷热天气,境内平均每年有2.6天,而郊区则很少出现。
3 行政区划
静安区人民政府驻常德路370号。下辖静安寺街道、曹家渡街道、江宁路街道、石门二路街道、南京西路街道共5个办事处,置73个居民委员会,3154个居民小组。
4 历史沿革
静安区划分图 静安境域成陆于晋唐之间。唐天宝十年(751年),境地属华亭县高昌乡,北依吴淞江(苏州河),南濒北长浜。境内有东西芦浦和涌泉浜、石浜等诸多河流,更有名胜涌泉,亦名沸井浜。据南宋《云间志》载:“沸井浜在沪渎东,西有芦浦,中间一水相通,有数尺许,特深如井。然水腾涌,昼夜不息。”
清同治元年(1862年),英租界向西越界修筑的第一条马路,便是通向静安寺的涌泉路(华名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同年,又以静安寺为起点,向南修筑徐家汇路(后名海格路,今华山路),向北修筑极司非而路(今万航渡路)。以后,向西又修筑愚园路和大西路(今延安西路),遂使静安寺地区逐渐成为上海市西郊的交通枢纽。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公共租界扩界,境地自静安寺(向北划一直线至小沙渡)以东地区全部划入公共租界。民国3年(1914年),法租界扩张,把境内长浜路(延安中路)、徐家汇路(华山路)以南地区全部划为法租界。至此,境地成为三界(公共租界占65%、法租界占10%、华界占25%)分治的局面,静安寺地区则是三界交汇之处。
民国26年8月,淞沪战役爆发,租界成为“孤岛”,大批难民拥进租界,人口急剧上升,经济畸形发展。民国30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侵华日军占领租界。民国32年8月,汪伪政府“接收”租界,把公共租界改称第一区,法租界改称第八区。民国34年12月,国民政府按原警区设32个行政区,境地分属第十(静安)区、第十一(新成)区和第十二(江宁)区。
1949年5月上海解放,5月30日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静安、新成、江宁区,区划未作变动,但接管时把静安区改名为静安寺区。1950年6月28日,静安寺区复改称为静安区。1956年2月,静安区建制撤销,以常德路、富民路为界,东境并入新成区,西境并入长宁区。1959年12月3日,中共上海市委决定再次调整市区区划,撤销新成、江宁区建制,把江宁区全部、新成区成都路以西地区以及长宁区镇宁路以东地区合并重新建立静安区。1960年1月,静安区正式成立。全区划分为14个街道办事处,1961年12月18日,把14个街道办事处调整为8个。1964年9月,又调整为10个街道办事处。
1994年10月境内街道办事处建制调整,华山路与愚园路、万航渡路与余姚路、康定路与江宁路、武定路与张家宅、威海路与延安中路街道办事处分别合并为静安寺、曹家渡、江宁路、石门二路、南京西路等五个街道办事处。
5 交通
19世纪中叶,境域是河网密布的水乡,靠渡舟和人行小桥相通。清同治元年(1862年)开始,英国殖民主义者由东向西越界筑路,到20世纪30年代,境内已有道路50多条,道路网基本形成。
境内陆上客运以轿子、马车为市民早期代步工具。19世纪末,客货运主要靠人力车承担。机动车始于20世纪初。清光绪二十三年(1907年),英商上海电车公司在赫德路(今常德路)成立,光绪三十四年二月开辟上海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民国11年(1922年)8月,华商董杏生开办公利汽车公司,开辟上海第一条公共汽车线路。上海解放前夕,始发或经过境内的有轨电车线路3条,无轨电车线路4条,公共汽车线路7条,都是官僚资本和外商企业。上海解放后,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国营公交事业发展较快。1950~1966年,经区境的线路有18条。“文化大革命”期间,公交客运线路仅辟2条,还砍去1条线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公交事业发展较快。经区境的公交线路增加到49条,除常日线,又增辟了高峰线路和通宵线路;还有康华公共交通联营公司康华公交专线3条、振华出租汽车公司小公交汽车线路2条。区内全民、集体企业和个体户经营的大、中、小型出租客车有3781辆。
境内的货运汽车始于民国16年,至上海解放前夕,私人货运汽车有43家、82辆车,担负着大宗商品的运输任务。解放后,货运业发展较快。1992年底,区内637户工商企业,拥有货运汽车2122辆、5912.59车吨;还有起重安装、打包托运、国际货运代理等运输服务企业33户,有货运汽车33辆、210.1车吨;个体货运汽车73辆、68.2车吨。
境内有长约1.63公里的吴淞江(今苏州河)水域,系静安区与闸北区之界河。至民国18年,先后建立通济渡等5处渡口,对便利当时交通起到一定的作用。另有淮安路粪便、垃圾码头3座。
上海解放前,境内的邮政设备简易落后,电信网络稀少。至1949年9月,有邮电局3家,电话交换设备6700门。上海解放后,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邮电事业有较快发展。1992年有邮电支局、邮电所7家;电信服务处1家,报刊门市部3家;电话局2家。邮电业务初步实行自动化,电信功能比较齐全,国际长话可直拨世界各地,并新建常熟路国际邮件营业处、泰兴路电报、电话营业处和38处长途电信代办点。全区装置程控交换设备6.5万门,公用电话站387个、话机834部,夜间应急电话服务网点150个。但是,邮电设施跟不上现代经济发展的需求。
静安区人均道路面积少,过境车辆多,造成交通拥挤,北京山花地毯车速缓慢,机动车辆通过繁忙的交叉路口和行人稠密地段车速不超过15公里/小时,堵塞现象严重。客运高峰时,公交车辆内最大容量达11人/平方米。
全区现有属城市路网的道路64条,其中横向道路34条,纵向道路30条;城市道路总长度62.9公里,道路面积121.8万平方米。完成区内7万平方米人行道板全面更新。地铁M7号线静安寺站、500KV世博地下变电站开工建设,曹家渡110KV余姚变电站建成投入运行,昌平路排水系统管网改造三年行动计划启动,南京路、华山路架空线入地实施规划推进。
静安区的交通环境四通八达,十分便捷,拥有市中心地段无可复制和比拟的优势。北京印刷公司延安中路、北京西路、南京西路、武宁南路、拓宽后的万航渡路、常德路等道路构筑了通畅的地面交通网络。城市航站楼、静安寺交通枢纽等项目为航空旅行、出行中转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条件。穿越静安总长约12.6公里的地铁网络(2号、7号、12号线、13号线、14号线)又为静安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更有力的交通保障。
相关文章
- 2014-09-27南乡大堂音乐
- 2014-09-27吸血鬼疗法
- 2014-09-27股神经卡压综合征
- 2014-09-27纵隔畸胎瘤
- 2014-09-27主动脉缩窄修复术
- 2014-09-27现代风险导向审计
- 2014-09-27旅游购物
- 2014-09-27达斯坦
- 2014-09-27西安美伦酒店
- 2014-09-27黄河水量调度条例
- 2014-09-27重金属中毒性肾病
- 2014-09-27巴洛克艺术
- 2014-09-26乡村防卫教堂
- 2014-09-26燃气-蒸汽联合循环
- 2014-09-26保贤法师
- 2014-09-26胰岛功能性β细胞瘤
- 2014-09-26邵元节
- 2014-09-26大鳍鱼
- 2014-09-26头孢氯氨苄
- 2014-09-26周亚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