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资讯 > 杂谈百科 > 杂谈百科
脑囊尾蚴病
文章来源:guoziqing 更新时间:2014-02-20 11:52 点击: 次
脑囊尾蚴病
编辑词条
编辑摘要
猪肉绦虫即链状带绦虫(Taenia solium linnaeus),也叫猪带绦虫或有钩绦虫,是我国主要的人体寄生绦虫,古代医书上称之为寸白虫或白虫。猪肉绦虫短暂而 罪恶的一生可以分成三个阶段——虫卵、猪囊尾蚴、成虫。
概述 编辑本段
猪肉绦虫即链状带绦虫(Taenia solium linnaeus),也叫猪带绦虫或有钩绦虫,是我国主要的人体寄生绦虫,古代医书上称之为寸白虫或白虫。猪肉绦虫短暂而 罪恶的一生可以分成三个阶段——虫卵、猪囊尾蚴、成虫。猪囊尾蚴(cysticercus cellulosae)俗称囊虫,如黄豆大小,为白色半透明的囊状物,囊内充满透明的囊液,是猪肉绦虫的童年时期,也是主要的致病阶段。囊尾蚴病是严重危害人体的寄生虫病之一,俗称囊虫病,一般来说,人因误食虫卵或节片所致(成虫寄生于人的小肠上段,孕节常单独或5~6节相连地从链体脱落,随粪便排出,脱离虫体的孕节仍具有一定的活动力),危害程度因囊尾蚴寄生的部位和数量而不同。
由于囊尾蚴可以侵入血液循环系统和淋巴系统,因此它们几乎可以寄生于人体的任何部位。众所周知,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差不多所有的病变在这里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同样,在囊尾蚴病里,脑囊尾蚴病(cerebral cysticercosis , Neurocysticercosis)的临床症状也最为严重,其它部位的病变甚至可能因为症状轻微而长时间不被发现。
疾病描述
编辑本段
囊尾蚴病亦称囊虫病,是猪带绦虫的囊尾蚴寄生于人体所致。因误食猪带绦虫卵而感染,亦可因身体内有猪带绦虫寄生而产生自体感染。囊尾蚴主要寄生在皮下组织、肌肉和中枢神经系统,以寄生在脑组织者最为严重。
症状体征 编辑本段
潜伏期约3个月。依囊尾蚴寄生的部位、感染的程度、寄生时间的久暂、是否存活以及人体的反应不同,其临床表现也各不相同。脑囊尾蚴病 临床复杂多样可分为以下类型:
1、脑实质型 占脑囊尾蚴病的80%以上。囊尾蚴位于大脑皮质表面临近运动中枢区,临床表现为癫痫最常见,约半数患者表现为单纯大发作,且为惟一的首发症状,发作频度较低,多在3个月以上才发作一次,发作后可有一过性瘫痪、失语及发作性幻视、单纯性局限性癫痫等。弥漫性脑实质受累者常阴极路内压增高或器质性精神病。甚或因脑组织破坏和皮质萎缩导致痴呆。
脑囊尾蚴病2、脑室型 约占脑囊尾蚴病的10%,囊尾蚴寄生在脑室孔附近,则可出现脑脊液循环梗阻、颅内高压等表现。有时可表现为活瓣综合征,即反复出现突发性体位性剧烈头痛、呕吐、甚至发生脑疝。
3、软脑膜炎型 亦约占囊尾蚴病的10%,囊尾蚴寄生于软脑膜可引起慢性脑膜炎,反复发作,以颅底及路后凹部多见表现有头痛、呕吐、颈强直、共济失调症状,发热常不明显,颅神经损伤亦较轻微。粘连性蛛网膜炎患者多有颅内压增高,视力减退等症状,第四脑室正中孔或侧孔阻塞时产生脑积水。
4、脊髓型 表现有截瘫、感觉障碍、大小便潴留等。 此外,兼具前述各型症状,以脑实质型与脑室型混合为多见,会使症状更为复杂。亦有表现为幻觉、迫害妄想等精神症状者。
疾病病因 编辑本段
1、传染源 猪带绦虫病人是囊尾蚴病的惟一传染源。
2、传播途径 1异体感染:亦称外源性感染,系由于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不好而经口感染;2自体感染:因体内有猪带套抽寄生而发生自体感染,即通过不洁的手把自体排出的粪便中的虫卵代入口内受感染,称为自体体外重复感染:或因呕吐反胃,致使肠系内容物返入胃或十二指肠中,绦虫卵经消化液消化后,孵出六钩蚴随血流侵入组织,此称为自体内重复感染。近来发现自体重复感染只占2.3%—25%,因而异体感染为主要方式。
3、人群易感性 任何性别、年龄都可患本病。男女之比约为2:1。青壮年多见。农民居多,这与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习惯有关。
4、流行情况 为我国北方主要的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以东北、内蒙古、华北、河南等省、自治区较多。
病理生理 编辑本段
囊尾蚴病的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为囊尾蚴寄生部位、数目、死活及局部组织的反应程度而不同。寄生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囊尾蚴以大脑皮质维多,是临床上癫痫发作的病理基础。寄生于第四脑室或侧老室带蒂的囊尾蚴结节可致脑室活瓣性阻塞,引起脑积水。寄生于软脑膜可引起蛛网膜炎。寄生于颅底的葡萄状脑为有容易引起囊尾蚴性脑膜炎,炎症性脑膜粘连造成第四脑室正中孔与侧孔阻塞,发生脑积水,亦可产生交通性老积水。颅内大量囊尾蚴寄生或脑积水,均引起颅内压增高。囊尾蚴裂解后释放的产物可导致明显的炎症反应,引起局部组织性水肿,炎症细胞浸润,研究发现TNF等参与了发病过程。 颅内有囊尾蚴寄生,破坏了脑组织防御功能的完整性,而乙脑型脑炎易感。尸检发现约1/3的乙型脑炎病例并发脑囊尾蚴病,而其他疾病尸检并发脑囊尾蚴病者仅0.04%—0.46%。
检查 编辑本段
实验室检查:
1、血象大多在正常范围,嗜酸粒细胞多无明显增多。
2、脑脊液 软脑膜型及弥漫性病变者脑脊液压力可增高。囊尾蚴性脑膜炎的脑脊液改变为细胞数和蛋白质轻度增加,糖和氯化物正常或略低。
3、免疫学检查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或间接凝法(HIA)检测血清或尿液中的特异性IgG抗体,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对脑囊尾蚴病的临床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均有实用价值。近年有测定血清特异性IgG的报告,认为其与敏感度成正相关,且可评价疗效。检测学与脑脊液中循环抗原抗原鉴定囊尾蚴死活则更有考核疗效的价值。上述免疫学检查可有假阳性或假阴性,故阴性结果亦不能完全除外囊尾蚴病。
4、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囊尾蚴病患者病程在10年以上者,X线平片检查可发现头部及肢体软组织内椭圆形囊尾蚴钙化阴影。脑室造影可协助脑室内囊尾蚴病的诊断。 (2)颅脑CT:阳性率高达90%以上。脑囊为有的影像特征为直径<1cm的低密度区,注射增强剂后,其周围可见环形增强带(炎症性水肿)亦可见脑室扩大,钙化灶等。 (3)颅脑MRI:与CT同样可清楚显示脑内囊尾蚴影响。而在下述方法两方法较CT更具优点:1活囊尾蚴结节周围水肿带影像更清楚,死虫不清楚,可资鉴别囊尾蚴死活,有助于疗效考核;2脑室内及脑室孔位的病变更易查获。
5、病原检查 取皮下结节作活体组织检查,对脑囊尾蚴病亦是重要的佐证。
诊断 编辑本段
(一)疑似诊断
1、在皮下触到弹力性硬的圆或椭圆形结节,约0.5—1cm直径大小。
2、无其他原因可查的癫痫发作,若在本病流行区尤其有偿绦虫史或查体有典型的皮肌囊尾蚴病者,应疑似脑囊尾蚴病。
(二)临床诊断与实验诊断
脑囊尾蚴病1、凡疑似病例经IHA、ELISA等方法检查阳性,可临床诊断。
2、CT或MRI检查可帮助做出脑囊尾蚴病的临床诊断。
3、皮下姐姐活检或脑手术病理组织检查证实者,可为确定诊断的依据。
鉴别诊断 编辑本段
脑囊尾蚴病应与原发性癫痫、颅内肿瘤、结核性脑膜炎、隐球菌性脑膜炎等鉴别,影像性检查和血清免疫学检查可提供鉴别依据。
相关文章
- 2014-09-27南乡大堂音乐
- 2014-09-27吸血鬼疗法
- 2014-09-27股神经卡压综合征
- 2014-09-27纵隔畸胎瘤
- 2014-09-27主动脉缩窄修复术
- 2014-09-27现代风险导向审计
- 2014-09-27旅游购物
- 2014-09-27达斯坦
- 2014-09-27西安美伦酒店
- 2014-09-27黄河水量调度条例
- 2014-09-27重金属中毒性肾病
- 2014-09-27巴洛克艺术
- 2014-09-26乡村防卫教堂
- 2014-09-26燃气-蒸汽联合循环
- 2014-09-26保贤法师
- 2014-09-26胰岛功能性β细胞瘤
- 2014-09-26邵元节
- 2014-09-26大鳍鱼
- 2014-09-26头孢氯氨苄
- 2014-09-26周亚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