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资讯 > 杂谈百科 > 杂谈百科
琅琊台刻石
文章来源: 更新时间:2014-01-28 09:55 点击: 次
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始皇东巡所到之处多立石刻碑,以宣扬他的统一业绩。李斯为之书《琅琊台刻石》《泰山刻石》和《峄山刻石》。刻石为标准体,孙过庭《书谱》说“篆尚婉而通”。李斯被人们视为“小篆极则”。王澍评其书法“笔法敦古,于简易中正有浑朴之气,不许人以轻心掉之。”清杨守敬跋《琅琊台刻石》说:“嬴秦之迹,惟此巍然,虽磨泐最甚,而古厚之气自在,信为无上神品。”故颇为世重。
琅琊台刻石是最可信的秦代传世石刻之一。琅琊台刻石刻于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记述秦始皇“器械一量,同书文字”与“功盖五帝,泽及牛马”的殊功。二世元年,秦二世东行郡县,于始皇所立石旁刻大臣从者姓名,以彰始皇成功盛德,复刻诏书于其旁。至宋代苏轼为高密太守时,始皇刻石已泯灭不存,仅存秦二世元年所加刻辞,世称二世诏文,也就是现在保存下来的琅琊台刻石。刻石高129厘米,宽76.5厘米,厚37厘米。今存原石本13行,计86字,笔画接近石鼓文,用笔即雄浑又秀丽,结体的圆转部分比泰山刻石更圆活,确为杰出的小篆代表作。残石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琅琊台刻石是最可信的秦代传世石刻之一。琅琊台刻石刻于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记述秦始皇“器械一量,同书文字”与“功盖五帝,泽及牛马”的殊功。二世元年,秦二世东行郡县,于始皇所立石旁刻大臣从者姓名,以彰始皇成功盛德,复刻诏书于其旁。至宋代苏轼为高密太守时,始皇刻石已泯灭不存,仅存秦二世元年所加刻辞,世称二世诏文,也就是现在保存下来的琅琊台刻石。刻石高129厘米,宽76.5厘米,厚37厘米。今存原石本13行,计86字,笔画接近石鼓文,用笔即雄浑又秀丽,结体的圆转部分比泰山刻石更圆活,确为杰出的小篆代表作。残石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相关文章
- 2014-09-27南乡大堂音乐
- 2014-09-27吸血鬼疗法
- 2014-09-27股神经卡压综合征
- 2014-09-27纵隔畸胎瘤
- 2014-09-27主动脉缩窄修复术
- 2014-09-27现代风险导向审计
- 2014-09-27旅游购物
- 2014-09-27达斯坦
- 2014-09-27西安美伦酒店
- 2014-09-27黄河水量调度条例
- 2014-09-27重金属中毒性肾病
- 2014-09-27巴洛克艺术
- 2014-09-26乡村防卫教堂
- 2014-09-26燃气-蒸汽联合循环
- 2014-09-26保贤法师
- 2014-09-26胰岛功能性β细胞瘤
- 2014-09-26邵元节
- 2014-09-26大鳍鱼
- 2014-09-26头孢氯氨苄
- 2014-09-26周亚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