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资讯 > 杂谈百科 > 杂谈百科
里约热内卢耶稣像
文章来源:guoziqing 更新时间:2014-01-21 14:03 点击: 次
里约热内卢耶稣像
里约热内卢耶稣像是一座装饰艺术风格的大型耶稣基督雕像,建于1931年,近40米高,坐落在海拔710米高的科尔科瓦多山上,是里约热内卢的象征以及巴西的著名景观之一,曾被列入“新世界七大奇迹”。2014年1月16日,里约热内卢耶稣像遭遇雷击,雕像右手手指损坏。
雕像简介 编辑本段
里约热内卢耶稣像救世基督像(葡萄牙语:Cristo Redentor)位于巴西的里约热内卢,是该市的标志,也是世界最闻名的纪念雕塑之一。耶稣像位于巴西里约热内卢市的科科瓦多山顶已超过75年,重一千一百四十五公吨,高三十八公尺,张开的双手宽28公尺,由波兰裔法国艺术家朗多夫斯基(Paul Landovsky)所设计,他一九二六到一九三一年间先在法国造好雕像片段,然后运到巴西组装,整体采用水泥材质,历时四年建成,也堪称是巴西最著名的地标之一,在里约市区里几乎各个角度都可以看见它,基座同时也是一座能够容纳150人的天主教堂。[1]
建造历史 编辑本段
在科科瓦多山上建造一座雕像的想法始于1850年代中期,那时一个天主教神父佩德罗·玛丽亚·博斯请求巴西帝国的伊莎贝尔公主筹措资金建造一座大型的宗教纪念物。伊莎贝尔公主对这个主意不是很在意,而当巴西在1889年成为共和国后,这个设想完全被政府否定,因为当时的法律强制规定必须政教分离。
里约热内卢耶稣像第二次“在山上建立一个地标”的提议是里约热内卢大主教在1921年提出的。大主教组织了一个叫做“纪念像周”(Semana do Monumento)的活动来吸引捐款,捐款者主要是巴西的天主教徒。基督雕像的设计要求包括:须代表基督教的十字架,有一座手持地球的耶稣基督像和一个象征世界的基座。最后选择了“救世基督展开双臂”为设计外型。
这座纪念雕像由法国纪念碑雕刻家保罗·兰多斯基设计,当地的工程师海托·达·席尔瓦·科斯卡监督建设。一组工程师和技师团研究了兰多斯基的设计方案,并决定以钢筋混凝土代替钢材,以便更适合十字架形状的雕像。科斯卡和兰多斯基决定以滑石作为雕像的外层材料,因为它有柔韧性高的特点,而且能够抵抗恶劣的天气。里约热内卢还特意建造了科科瓦多山的上山铁路,以便打造雕像所需的大块石料运到山顶。
1931年10月12日在科科瓦多山上举行了盛大的落成典礼,巴西总统瓦加斯为塑像剪彩,这一天是巴西主保圣人圣母Aparecida的纪念日——圣母显灵日(又称守护神节)。落成典礼的一大亮点是照明系统的启动,原本计划是由意大利发明家马可尼从他在那不勒斯的游船上,通过他发明的无线电启动开关,但是由于12日天气状况恶劣,信号强度受到影响,最终不得不改由科科瓦多山上的工作人员手工开启。
2006年10月12日,在塑像落成75周年庆典上,里约热内卢的枢机大主教欧瑟比欧·奥斯卡·舍伊德在塑像下为圣母显灵日做弥撒,这使得这座基督像成为朝圣圣地,从此以后天主教徒可以在塑像前接受洗礼和宣布结婚。[2]
雷击事件 编辑本段
里约热内卢耶稣像遭雷击2014年1月16日,里约市晚天降暴雨,并伴有大量雷电。教堂神父奥马尔说,虽然雕像上装有避雷装置,但这次雷电的冲击力太大,雕像不幸被击中两次。此外雕像附近的一块大理石指示牌也被击坏。奥马尔神父说,他们会立即着手修复受损部位,并于2月初进行雕像整体修缮。据气象专家儒尼奥尔介绍,耶稣像每年被雷电击中约3至5次,避雷针并不能起到100%的保护作用。[3]
相关文章
- 2014-09-27南乡大堂音乐
- 2014-09-27吸血鬼疗法
- 2014-09-27股神经卡压综合征
- 2014-09-27纵隔畸胎瘤
- 2014-09-27主动脉缩窄修复术
- 2014-09-27现代风险导向审计
- 2014-09-27旅游购物
- 2014-09-27达斯坦
- 2014-09-27西安美伦酒店
- 2014-09-27黄河水量调度条例
- 2014-09-27重金属中毒性肾病
- 2014-09-27巴洛克艺术
- 2014-09-26乡村防卫教堂
- 2014-09-26燃气-蒸汽联合循环
- 2014-09-26保贤法师
- 2014-09-26胰岛功能性β细胞瘤
- 2014-09-26邵元节
- 2014-09-26大鳍鱼
- 2014-09-26头孢氯氨苄
- 2014-09-26周亚辉